台积美国大扩谁最闷? 供应链小夥伴叹「稳赔」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1
Veeam Q4 Microsite - HKT
Event

台积美国大扩谁最闷? 供应链小夥伴叹「稳赔」

  • 陈玉娟新竹

台积电美国厂恐怕不得不进行大扩产,但台系设备、材料供应链「小夥伴」悲叹难以在美国获利。李建梁摄
台积电美国厂恐怕不得不进行大扩产,但台系设备、材料供应链「小夥伴」悲叹难以在美国获利。李建梁摄

面对台积电「不得不」扩大在美国投资与建厂规模,设备与材料等相关台积大联盟供应链,也同步承压。

业者透露,台积走到哪,大联盟供应链为了订单,就必须听从指令、随侧在旁。如前进南科、高雄等,但历经2、3年来在美国的高成本震撼教育后,不少业者陆续向老大哥台积表达,在美国营运「只亏不赚」,不得不低调取消或缩减据点规模。

主系台厂规模远不及国际大厂,台湾拥有成本优势,到了美国完全消失殆尽,台积电虽然能承受,但是仅赚薄利的台系供应链夥伴们,难以生存。

台积海外建厂大计确立,日本、美国与德国不仅迫切需要台积电,助力实现半导体制造大国,更希望能同步建置如同竹科的完整聚落。

然据供应链表示,过往台积电一声令下,除了国际大厂外,台系供应链夥伴完全是使命必达。

近年为了长期订单,搭上了台积海外建厂列车,虽然早已清楚获利不易,但始料未及的是,亏损规模远大于预期,台积自身己难保,甚至想要供应链跟客户都共体时艰。

在此困境下,中小型供应链业者只能提前下车,至少转搭熊本列车,也算达到台积要求,同时缓解地缘政治压力,以及在台湾以外市场平衡供需。

供应链表示,如果在欧美、日本设厂获益大,台积早就前往,然而,从在台积美国首座8寸晶圆厂营运不易、始终未扩产就已显见其难度。

迄今,台积自宣布在美国设厂以来,问题不断,对台湾设备材料供应链来说,台积释出订单,希望能同行赴美就近服务,但实际上却是「做白工」。

光是基本据点建置与人力成本,至少是台湾的3倍,连老大哥台积都难以克服。且台积还拥有成本转嫁实力,多数供应链台厂营运规模远不及国际大厂,很难活下去。

例如,规模稍大的帆宣,肩负台积电美国厂水务、气化工程等复杂统包业务,并负责筹建供应链,协助台商解决各种问题。

但事实上,从帆宣2024年营运来看,虽全年营收创高,但美国业务却亏损,连带影响获利。

据估算,帆宣美国子公司Marketech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USA,在2024年前三季就亏损新台币8.03亿元,拖累整体毛利率,税后净利较2023年衰退24.49%,帆宣是台积「左右手」都难逃亏损,更遑论其他中小型业者。

先前集结意德士、迅得等半导体材料、设备、系统与微尘污染防治供应链厂商,合资成立德鑫半导体的家登,结盟目标是抢食在美国等地的晶圆代工厂订单。

然而,近日家登董事长邱铭乾表示:
 


原本跟着客户前进美国,有估算过成本很高,但没想到整体营运成本,是台湾的5倍。连最基本的网络申请都要3个月,几乎看不到设厂优点。因此除非万不得己,不会在美国设厂,现已转进日本,在九州久留米力建新厂,风险、成本都比美国低。

台积董事长魏哲家曾表示,美国厂高成本的原因,系当地生态系不够完整,许多费用花在从台湾等地运送至美国厂的过程,但随供应链逐步建置后,成本可望逐步改善。

业者直言,对台积来说,供应链在当地设厂,助其成本大减,但对供应链业者本身,却是一场高成本灾难,不但要跟老大哥「共体时艰」,也没有美国政府补助,复制竹科模式实属不易。

更有甚者,是台积电美国厂都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美国各类工程师、基层工人短缺,薪资、法令、劳动条件与与台湾差异甚大,效率与配合度低、还包括基本厂房建置成本、运输费用、当地政府税制与效率等。

整体而言,台湾半导体设备业者在美国设厂,需要应对诸多外部挑战,台积电若能助力解决,以及精算后至少损平,才会再多考虑赴美拓点。

 
责任编辑: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