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续扩车用产品线 2023年有望贡献千亿元营收
富士康15日举办法说会,除了公布2022年营运成绩,董事长刘扬伟也宣布2023年营运六大主轴,从ICT产业发展到ESG的推广,都是发展重点。
ICT产业发展上,将强化创新并连结新事业,刘扬伟表示,富士康旗下事业群已陆续投入电动车相关领域;2023年除了在声学领域会有很大进展,也会把握AI服务器商机。
针对电动车产业发展,刘扬伟表示,将扩张北美布局,同时全面和传统、新创车厂合作。2023年将有新的电控和传感器产品线,以及电池芯和电池包测试验证;至于自驾牵引机整车和换电电池模块,预计在俄亥俄州厂区生产。
不仅在北美市场动作频频,刘扬伟表示,将持续扩大电动车的客户基础、深化供应链合作的良性发展,并预告2023年会有新的零组件和整车组装,挹注相关营收。
刘扬伟重申,富士康在电动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设计与制造服务商,目前朝目标稳定前进,而2025年要创造新台币1万亿元营收的目标没有改变。
至于外界关心的量产能力与客户结构部分,刘扬伟透露,除了3月美国将量产牵引车外,Model C在2023年第4季后半也要陆续交车,至于泰国厂也在建设中,且与传统车厂均持续洽谈。
刘扬伟指出,富士康与传统车厂间已经有零组件相关的生意往来,这也是2022年就有近200亿元营收贡献的原因,2023年也会持续发展,范围除了既有的电子件、机构件,还会有电池、电池芯、电池包的新合作。也就是除了整车组装,富士康也可以为传统车厂提供零组件,这也是重要的营收来源,也因此墨西哥厂持续有扩建规划。
刘扬伟也提到,车用零组件的贡献,希望从2022年的新台币200亿元,2023年发展至500亿~1,000亿元的规模。
至于和电动车息息相关的电池研发,刘扬伟强调将持续推进。其中,位于高雄的和发电池中心预计2023年第4季进行第一条线试车;至于提供电巴使用的LFP电池芯,也预计2024年第2季量产。
另外,威斯康星及俄亥俄州厂也都会有电池相关规划。俄亥俄州厂以电动车为主,因此会与电池包相关,威斯康星州厂则锁定新能源相关应用,所以除了电池包,还可能与电池芯有关。
半导体产业发展上,会推动全球布局以及夥伴合作关系,在SiC方面,产品及先进封测布局进展顺利,因此2023年会聚焦在客户开发、量产准备,以及上下游供应链合作。
至于化合物半导体方面,目前车用芯片的开发软/硬件平台已建立完成,2023年将全面导入到进行中的车用MCU/SoC芯片开发设计与验证。
软件布局方面,会建立车联网基础设施,持续和合作夥伴开发智能座舱、EEA架构和各项软件解决方案,同时加强车联网基础建设,投资发展车用平台HHEV.OS,实践软件定义电动车的目标。
另外,也将布局AR眼镜内容与应用,掌握新应用与技术带来的成长机会。
面对政经情势与客户要求,富士康仍会进行全球布局,刘扬伟特别指出,在最适化产能布局上,透过广泛的全球布局优势,和客户携手合作,以产能最适化的原则在全球各地布局。
针对新兴产业推动的BOL模式,也会持续拓展新市场,携手各国政府打造具有韧性的供应链,创造经济成长动能。刘扬伟也透露,2023年富士康将分别在美国、墨西哥、越南、印度、泰国及中国等地持续投资。
最后,也是呼应「永续经营=EPS+ESG」方程序,刘扬伟表示,在ESG方面,除了主管绩效将与ESG连结外,也会制定更完善的劳动规章,将修订行为准则以及拟定责任标准,并公布富士康劳动人权专章,成为业界领先标竿。
同时,刘扬伟也提到日前与中华开发资本(开发资本)共同筹设绿能投资平台,表示要扩大海内外参与再生能源、储能等相关投资,带领富士康供应链进行能源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游允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