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智能消费的Beacon技术与应用 智能应用 影音
TERADYNE
member

加速智能消费的Beacon技术与应用

  • DIGITIMES企划

凯风卡玛共同创始人张哲勳。
凯风卡玛共同创始人张哲勳。

在众多可以推动智能消费的科技中,Beacon是其中最受瞩目的技术之一。凯风卡玛共同创始人张哲勳指出,Beacon指的是透过使用低功耗蓝牙技术,创建一个信号区域,提供移动设备上的App精确的场域信息,创造出不同的虚实互动体验,目前的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消费应用,如提供消费者互动或行销解决方案,客户群包含航空运输、金融、零售、娱乐、运动、展览等不同产业。

另一个Beacon的应用领域,则是在智能物联领域,如智能会议室?门锁、巡检系统、人与物件追踪等,客户群包含半导体、传统制造、健康照护产业。

张哲勳表示,Beacon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基站,只要是在Beacon半径30米的范围,就会被Beacon信号所涵盖,消费者只要进入,就会被侦测到,就可以主动推播各种信息,信息的种类可以是文字、图片、影片或是某个网页等。

张哲勳指出,Beacon可以很精准地知道消费者是否已经出现在设定的场域,可以发送更为精准,跟场域真正相关的信息。如消费者本来只是要去便利商店的ATM提钱,只要消费者有先下载这个ATM金控业者提供的理财App,就会透过Beacon收到便利商店的优惠信息,就可能促成消费,如根据凯风卡玛与台新银行的合作案例就发现,消费者会去读取信息的比例高达4成,读取率比起用简讯或E-mail要来得高。

麦当劳则是在格鲁吉亚州哥伦布地区的26分店中,进行为期1个月的试验,透过App推播促销信息到顾客手机上,就算是没有进入店中,只要是路过的顾客,都会收到。试验1个月下来,促销产品麦克鸡三明治销售上升8%、麦克鸡块销售上升7.5%,可见实验效果非常好,但Beacon只能促使消费者读促销信息,能否促成消费,其实还是要促销活动本身的设计。

张哲勳指出,至2015年7月为止,已经有不少零售业者包括Tesco、Carrefo、Walgreens、Walmart、American Eagle、Macy’s、Lord & Taylor等导入Beacon测试,主要都是应用于发送场域优惠信息,其他类似应用包括产品辅助说明或满意度调查。

Beacon也可以用来作为集客行销活动,如加入游戏元素,利用Beacon特性结合零售业空间优势,如让消费者去找场域中的Beacon,创造购物新体验。张哲勳指出,芝加哥市2014年的复活节活动,就将Beacon当成彩蛋,让消费者在广大空间中用手机去查找,等于是引导消费者去卖场希望消费者去的地方。

张哲勳也以Lamigo桃园棒球场为例指出,其实Lamigo桃园棒球场同时也是一个Shopping Mall,于是就想到利用Beacon将整个球场变成一个游乐场,刺激消费者早一点到球场,拿着手机到各个放置Beacon的地点,成为一个集客行销活动。

有趣的是,本来预估现场超过12,000名以上的球迷,大概要30分钟才能跑完,结果最快完成Beacon信息蒐集的游客,只花了11分钟就跑完。张哲勳还强调,Beacon的体验设计要非常精准,如这个活动的奖品,因为是与Lamigirl互动,所以活动目标就要锁定是年轻单身男性,效果才会好。

张哲勳再以乐子餐厅为例指出,由于Beacon的使用特性,就是使用者本人一定要到现场,所以乐子餐厅就特别利用Beacon设计了一个限时抢标活动,可以确认消费者一定要现场,而不是让消费者只是在电脑前面抢标,而且没有标到的人,还是有可能会进去用餐,充分发挥行销效益。

Beacon也可以用于室内定位与导引,消费者如果迷路,就可以透过Beacon知道自己在哪里,还可以用于引导消费。以Target为例,购物者可预先编辑购物清单,透过Beacon导引于卖场内最佳购物路线,其他类似的应用如当日最佳折扣购物路线,或是最佳畅销商品导引路线等。

如果将Beacon应用于数据采集方面,就可以掌握消费者行为分析,进一步设计促销活动,如先设定好规则,蒐集过去1个月曾经在某咖啡店消费的客户,或是曾在某咖啡店停留时间超过30分钟的客户,就可以透过App收到Beacon发送的信息,即刻到店即可享受某咖啡店买一送一的优惠。

张哲勳指出,许多商机其实就在数据中,包括消费者在空间中行走的轨迹、定点停留的时间,或是商家拜访的频率,只要能够加以蒐集,都可能对运营方式造成影响,甚至可以借此调整专柜租金。

但导入Beacon也可能面临不同层次的挑战,如消费者想要体验Beacon,必须要具备两项要素,手机要先预载App,才能接收Beacon发送的信息,而且还需要开启蓝牙功能,但很多消费者不见得愿意下载各式各样的App,手机的蓝牙未必会打开,都可能会让Beacon无法将信息送到消费者的手机上。

此外,Beacon也有不同阵营的规格,如Apple于2013年6月发表的iBeacon,以及Google于2015年7月发表的EddyStone。但张哲勳认为,厂商其实不用太在意,在实际应用上的差别并不大,只是要跟不同的手机往来互通信息,而且只要Apple及Google力拱相关应用,使用者教育成本也会跟着变低。

不过两者手机平台的应用仍然有些差异,如iPhone不用打开App,就可以主动收到beacon推播通知,滑开通之后,即可浏览内容;Android则需要开启App,才能收到beacon推播内容,导致后者的使用体验也因此变得比较差。但张哲勳指出,今年可能就有机会解决,因为Google已经推出自己的Beacon规格,未来不但Android手机也可收到推播提示。不须要安装App也可浏览Beacon推播内容。

由于Android的Beacon推播服务,很可能会建立在Google Chrome浏览器平台上,由于Chrome已经内建在Android手机上,普及率可望有所提升,而且因为iPhone内建浏览器并非Chrome,未来在推广时,可能也会让消费者或业者产生疑虑。

穿戴式装置的普及,也有助于Beacon应用的推广,因为不管是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主要都是透过蓝牙技术与手机连结,因此可以推断,只要穿戴装置普及率提升,使用者打开手机蓝牙功能的比例,也势必会跟着提升,Beacon的应用也将变得更加方便,以美国零售代理为例,2014年前一百大代理导入Beacon服务的比例不到10%,但到了2015年就迅速提升到30%以上,预估到2016年可望超过80%。

此外,张哲勳表示,代理在导入Beacon前,必须要先经过一连串的评估要点,首先是消费者教育,如要先告诉消费者到哪里下载App,要先打开手机的蓝牙功能等,因此可能要先用举办活动等方式,跟消费者接触;然后才是针对使用者需求出发设计活动,而且不能硬塞广告,而是要真的创造诱因,提供定制化服务与信息,才有可能建立黏着度,让消费者只要到特定空间,就会知道可能会收到优惠信息,而且也很乐意收到,如此一来,Beacon的普及应用才能顺利推动开来。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