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服务轻松获取能源管理机能 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Q1
COMPUTEX

云端服务轻松获取能源管理机能

  • DIGITIMES企划

意欲建造智能节能建筑,自行采购建筑物能源管理系统(BEMS)相关软硬件设备,佐以引进系统整合服务从旁协助规划与建置,固然是可行做法,但对于规模不大、所需控制的设备不多的场域,显然引进相关云端服务,才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

持平而论,智能能源管理需求,并不仅为大型建筑物所独有,举凡地方级政府机关、中小学校、中小型民间企业、养殖业、连锁商店…等各类型应用场域,其实都有共同的需求,差别之处,仅在于其预算部位相对较小,所欲传感与控制的标的物相对较少。

倘若不论规模大小,要求用户都得斥资导入BEMS系统,并建立相对应之中央监控管理机制,无疑不切实际!已有业者开始导入云端服务,提供智能节能管理服务。

倘若不论规模大小,要求用户都得斥资导入BEMS系统,并建立相对应之中央监控管理机制,无疑不切实际!已有业者开始导入云端服务,提供智能节能管理服务。

倘若不论规模大小,都要求用户都得斥资导入BEMS系统,并建立相对应之中央监控管理机制,无疑就像是小孩穿大人衣裳般,并不切实际;因此着眼于不适合专案建置,也不适合所谓的节能绩效保证模式的广大用户,已有业者从云端运算技术的角度出发,藉由ASP租赁模式推出智能节能管理服务,譬如中华电信的iEN(Intelligent Energy Network),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感知+传递+管理 形塑智能能源管理平台
探究iEN服务主要特色,即是以「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管理」作为诉求,藉由传感元件及控制设备,对于用户环境温湿度、空间使用人数及用电度数等用电数据之掌握,辅以后台数据采矿(Data Mining)分析技术,据此挖掘具有价值的信息,进而产生最佳化的控制策略与建议,期使个别用户可根据其实际用电需求与环境变量,推动适应性的智能化控制,终至提升用电效能。

尽管包括中华电信、抑或类似节能服务的供应商,绝大多数都未从事电力系统、电表、控制器、环境感知器、空调系统(HVAC)等关键设备的生产业务,但反倒适合扮演超然中立的系统整合商角色,透过与外部夥伴的广泛合作,更可依据用户需求,适才适所地协助配置最适合的装置或元件,而不论选用的设备型态为何,用户都不难获致符合预期的服务品质,而举凡设备的施工与维运,也都由服务供应商从头到尾打理到好。

在此情况下,广大的中小型用户,就不需要为了满足用电管理、空调控制、温湿度监控、CO2监控等种种需求,因而被迫负担一次性支付的庞大资本支出,仅需比照租用线路带宽一般,按月支付租赁费用,便可享有监控、数据分析、数据归纳、数据统计、产出建议、通报、谘询等完整的服务内容。更重要的,若以iEN为例,其用户亦可透过网际网络连结云端管理平台,在其租赁使用的权限范围内,随时调关并查看自身用电状况。

另一方面,若非规模庞大的用户,属于相同垂直行业的节能管理需求,同质性往往很大,也有利于服务供应商据此归纳并群组不同的使用行为样型,从而产生一个个足以滚动复制的Template,不仅加快导入效率、增进服务品质,也能对一些并不娴熟节能管理技术的用户,获致值得参考的应用实例,并内化成为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只因节能减碳说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非如此,所以透过云端服务取得Template,对于用户而言,实为极具诱因的一环。

云端节能应用案例 正在不断累积
发展迄今,智能节能服务的推广触角,已然延伸到诸多垂直领域。以政府单位为例,由于经政策指示必须落实「四省节能」议题,所以相关用户不论藉由任何方式,都需要理解自己究竟降低了多少能耗、与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单看这点,即知此需求绝无可能以人工土法炼钢方式加以实现,因此藉由云端取得智能化管理能量,藉以取代传统人工填表或口号宣导等模式,实有不得不然的必要性。

政府机关如此,同样必须满足四省目标的中小学,其实也不例外。这是一个实际的案例,有学校为了防止学生因酷热而影响学习效率,所以针对所有教室安装冷气,但另一方面为了顾念省电需求,因而采取分批使用政策,但毕竟这不是科学化的做法,也无从实时反应瞬间用电量之起伏变化,到头来仍无可避免承受高额电费。

后来这所学校采用云端智能节能服务,便使得过去难以掌握的用电信息,变得一目了然,方便管理人员根据历史数据的分析,从而设定一个合理的警戒值,如此一来,万一瞬间用电量暴增而濒临警戒值,系统就会自动对相关管理者发出告警,以利于实时采取应变对策,省下本来就不该耗掷的电费支出,再把这些有限的宝贵资源,挹注到教学品质的改善,既除弊又兴利,可谓一举两得。

除了政府或学校等泛公家机关外,在产业部分,也愈来愈能接受云端智能节能服务这般概念。有某一位具有连锁营运性质的用户指出,以往为了落实节能减碳,公司高层既是三申五令要求员工随时留意灯光、空调或电脑的关闭,也别出心裁举办内部的节能竞赛,但原本兴致勃勃推展的一系列措施,到头来效果却十分有限,于是转而思考运用e化手段来寻求突破,遂引进了相关云端服务。

透过这番改变,上述用户即掌握了关键的法宝,可以轻松针对各营运处所最为耗电的空调,进行必要的用电监测与动态调整控制,确保员工都在舒适合宜的室温下工作,也不担心因空调过度运转而虚耗电力,等于是把原本仅见于大型电子厂房、医院、银行或电信公司的环境控制中心,藉由云端技术而就近搬到自己的身旁。

事实上,藉由这般服务运作模式,尚具另一个重大意涵。仍以中华电信iEN智能平台为例,其不但可为用户提供各项设备运转的统计数据、用电数据分析及环境温度记录,也能按照日、月、年等不同时间轴维度,快速提供各式趋势报表,好让用户端的管理人员,能够根据报表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了解自身环境的用电高峰,究竟分布在哪些时段,再者,究竟哪些设备的能耗趋势正在不断走高,以判断是否将适时介入检修,凡此种种,皆可作为制定用电管理政策的参考依据。

总而言之,诸如用电度数、空间使用人数…等日常用电数据,尽管看似平淡无奇,但都是现行传统结构下,所难以获取的信息,借助云端用电管理平台,不仅让这些信息变得垂手可得,而且用户也因为无须投注大笔资金建设BEMS,所以C/P值相当漂亮;不仅如此,用户若将这些信息结合智能化分析过程,即能进一步取得更具价值的回馈与建议,单凭这项特性,就可充分凸显此类服务的加乘效益。

另值得一提,随着云端节能管理服务的逐渐成熟,也使得若干相关商品持续演化,不再仅限于所谓的用电管理范畴,而进一步延伸到空调节能、环境监测(主要指温湿度、空气品质),甚至能够与消防、门禁、安全监控等其他进行连动,缔造更为宽广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