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散风险等考量 企业终将部署混合云 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Computex
ST Microsite

基于分散风险等考量 企业终将部署混合云

  • DIGITIMES企划

数码无限软件总经理陈文裕。
数码无限软件总经理陈文裕。

早在2008年,数码无限公司的研发团队,便积极投入「多云与混合云管理平台」的研发,迄至目前已有7年历史;因此若说该公司是台湾云端资源管理领域的先驱者,其实并不为过。

正因如此,当数码无限总经理陈文裕看待混合云趋势与应用时,通常更能看出一些令人玩味的玄机,这些发现对于亟欲迈向云端应用的企业而言,着实深具参考价值。

陈文裕从「你大概知道的云」开始说起。他指出,在早期,云端运算还是个众说纷云的模糊概念,直到美国NIST针对云端运算赋予所谓的「五四三」定义,意即5种必备特徵(构成)、4种部署型态(建置)、3种类型的服务(功能),人们对于云端运算的轮廓,才逐渐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PaaS服务可携性差  企业务须留意

在此之中,意指3种类型的服务-SaaS、PaaS与IaaS,时至今日,多数对它们理应不太陌生,但其实对于从事IT工作的人,都会认为3者皆是新瓶装旧酒。

其中SaaS近似于2000年.com时代的ASP,两者都是利用Web来操作服务,但不同之处,乃在于今日的SaaS,诉诸使用者可以透过任何终端装置来存取服务,这是过去ASP所不具备的特性,而且SaaS有另一层次的意涵,意即可望在IoT时代扮演颇为吃重的角色。

至于IaaS,新瓶装旧酒的意味则更浓厚,只因其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运算、储存及网络,现今IaaS仍是围绕在这些资源的提供,只不过透过诸如虚拟化等技术上的改善,并以新的包装方式重新诠释,使之展现不同于以往的风貌。

相较于前两者,PaaS与人们日常生活距离最远,且仅与开发人员息息相关,故而大家对它较不熟悉;比较值得一提的,PaaS相较于另外两者,争议点反而较多,问题也相对严重,此乃由于,通常PaaS服务供应商,都会要求用户依照其所订定的规则开发程序,所以会有供应商绑定的疑虑,可携性较为不足。

至于「你已经知道的云」,不外就是大家更为熟知的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等分类型态。陈文裕形容,公有云之于私有云,就好比公共澡堂之于家中的浴室,前者成本较低,后者则有较高的私密性,各自利弊得失。

而大部分企业,只要手边现金足够,以往一定倾向走私有云架构,但在近两年,明显可见企业对公有云的接受度呈现攀升,主要是因为,多数企业的私有云环境,住房率已经不低,偏偏此时景气较为晦暗不明,考量及此,业主多不倾向再掏出大把钞票加以扩建,故而开始将诸如网络、型录下载或FTP等非关键应用,搬迁到公有云环境执行,导致「混搭」的风潮愈趋热烈。

异态、异质或异地  皆属于广义混合云

「事实上,依照人性,本来就喜欢分散风险,所以『混合云』逐渐抬头,可谓必然的发展趋势,」陈文裕说,根据RightScale最新调查,目前使用公有云的企业比重为88%,私有云则为63%,似乎与大家的认知不同,此乃由于主办单位对于私有云的认定较为严谨所致,例如企业若仅实施服务器虚拟化,则不被认定此为私有云;但更重要的观察点是,其实公私两种云并非互斥,而有所交集,因此现今使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已来到58%不低水准。

人们普遍认知的混合云,无非就是一种「异态」,混搭公私云资源便是如此。但其实除了异态外,尚有「异质」、「异地」等不同样态,亦可被归类于广义的混合云。

比方说,运用两种不同公有云服务,是异态;藉由两种不同平台建构私有云,也是异态。另外,假设企业采用单一公有云服务,譬如AWS,但机房来源却同时涵盖东京与新加坡不同地域,便可称之为异地。根据统计,企业云端涉及异态、异质或异地的合计比例,在2014年即高达74%,预估2015年将更进一步攀升至82%,显见企业对于广义混合云的适应性,其实愈来愈高。

相对而言,仅考量以「同质」型态建构云端的比例,自然也愈来愈低,究其主因,不论企业基于分散风险、平衡成本抑或效益切割等考量,都将驱使企业朝向混合云簇拥。

另一方面, 同样按照RightScale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私有云的使用排行,VMware vSphere/vCenter位居领先,比例达到48%左右,但此外必须留意的是,紧追在后的OpenStack,也有高达43%的比例,而且若以亚洲地区而论,OpenStack的普及性更高,颇值得企业予以关注。

推适地性业务  宜考量IDC与客户距离

至于公有云使用排行,名列全球前十大的服务供应商,从第一名的AWS,一直到第十名的HP Helion Public Cloud,清一色为美国业者;然而陈文裕分析,早先美国通过备受争议的「爱国者法案」,尽管后来展延未果而失效,却已让欧、亚多个国家有所不满,因而促使德、法两国决定联手兴建云端IDC,表达抵制态度,因此展望今后,美国公有云服务业者是否能够继续掌握绝对优势,着实不无疑问。

特别是亚洲公有云市场,洗牌机率更大。综观亚洲地区,各国的网络服务均有其先天上的问题,例如国内有防火长城,印度国内11省彼此网络互通不甚顺畅,越南出口带宽不足,导致网络连线品质不正常,除此之外,美国云端服务业者在亚洲的布局,亦有其问题,例如AWS仅靠东京、新加坡两座机房服务亚洲用户,其实略显不足,再加上两地的地价都偏高,也难免影响AWS服务售价的亲和性。

而在政策、法规部分,亦是牵动亚洲公有云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比方说泰国,开始严格要求数据必须于该国落地,Line在此压力下,遂将藉以服务泰国用户的服务器,设置于该国。

面对种种变量,迫使企业不得不思考「混合」,将导致云端IDC分布会趋于零散,但这未必是坏事,以往资源过于集中的前提下,出现一些怪异景气,譬如中东客户若为了要控制室内恒温27度,其所发出的请求,竟然必须得先传送至欧洲Google Nest机房,绕过大半个地球才回到中东,可谓极为讽刺的现象。

陈文裕建议,企业对于公有云服务资源的取用,其实应该有更为细腻的思考,甚至需要根据服务对象而因地制宜,将服务资源的来源拆散分为4个IDC,有点类似网络分层分区的概念,而非所有软件服务写好后,一股脑地丢入单一IDC来执行。为何需要如此?

以现今都很热门的IoT、O2O、LBS等三类型应用而论,三者皆与在地生活至为相关,服务资源的供应,理应就在目标客户所在地的不远处,以免因传输距离远、导致网络延迟,最终造成服务品质不彰。

总而言之,企业云端迈向「混合」与「跨境」,实属必然现象。根据Gartner在2014年提出的报告,预期到了2017年,全球半数企业不管是对内或对外服务,也不论选用异态、异质或异地等型态,都将投入部署混合云。

值此时刻,企业必须在事先有所准备,审慎地思考几件事。首先,必须设法建立单一管理界面,或是寻求较为简单的管理方法,以便于一劳永逸应付不同的云;其次,为避免因为不同云端平台的管理特性不一,进而造成单位成本、性价比难以估算,企业理应回归基本面,藉由最基本的指标(如虚拟机),来衡量个别服务业者的报价合理与否,尤其面对可携性偏低的PaaS或DBaaS,需要有更为严谨的评价方式;最后,一定要备妥自动化部署工具,否则每地都派人执行部署,无异是劳民伤财,绝非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