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Honeynet汇集大数据 紧盯网安威胁趋势演进 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Computex
ADI

以Honeynet汇集大数据 紧盯网安威胁趋势演进

  • DIGITIMES企划

国家高速网络与计算中心研究员蔡一郎。
国家高速网络与计算中心研究员蔡一郎。

不可否认,在一片资通讯科技议题中,当前最炙手可热的项目,无疑就是物联网(IoT)。然而人们在兴奋迎接IoT时代来临之际,殊不知危机已悄然近身,只因为当人、事、物都搭着大量新的终端设备而连上网络,必然会带来新的网安议题。

国家高速网络与计算中心研究员蔡一郎归纳,移动设备的网安威胁主要可分为8类,分别是「数据遗失」、「恶意程序的数据窃取」、「应用程序的网安威胁」、「设备的弱点」、「通讯的网安威胁」、「管理功能的不足」,及「NFC与近场通讯的安全」。

但在上述表象背后,蕴含了一些容易让人们有所忽略,甚至迄今尚且浑然不知的威胁来源。其中包括了山寨版的热门软件,自动化网络组织设定所造成的安全隐忧,网站久未维护因而出现漏洞、导致有莫名东西植入,不易用IP位址追查的黑客中控台,甚至是肇因于云端服务平台与开放数据风潮,导致大众运输系统出现安全问题,以及由于行车信息的数码化,造成行车安全的隐忧,哪天就算出现实体SQL Injection也不让人意外。

善用诱捕网络 发掘未知攻击行为

面对这麽多令人防不胜防的新兴威胁,企业或使用者应该如何防范?蔡一郎认为「诱捕系统」(Honeypot/Honeynet)堪称是解决难题的好工具,他进一步解释,此套工具系透过存在于系统或应用软件上的弱点,藉以掌握网络上的攻击与威胁来源,而目前诱捕网络采用低互动与高互动的侦测架构,配合主动式的信息探勘,发掘未知的攻击行为。

截至目前,国家高速网络与计算中心在教育部信息及科技教育司、台湾大学、台科大、交通大学、宜兰大学、中兴大学、东华大学、中正大学、台东大学、成功大学、中山大学设立多处侦测环境(位于台湾学研网络环境),广泛蒐集日志、样本与网络流量,据以厚植巨量数据分析的基础。

蔡一郎指出,目前可供部署的诱捕系统,可分为诸多类型,包括「Dionaea/Nepenthes」:可模拟系统与应用软件弱点,接受来自网络上的攻击,借此蒐集恶意程序与网络流量;「Kippo」:旨在模拟SSH服务,统计帐号?口令猜测次数、攻击者行为模式,以蒐集黑客工具;「Amun」:模拟网站服务弱点,蒐集攻击的数据与手法;「Glastopf」:模拟网站应用程序弱点,侦测与蒐集攻击者探测、入侵等巨量攻击行为;「Conpot」:模拟SCADA系统、AC/DC控制器,蒐集恶意攻击来源、侦测IoT网络中异常通讯。

现今国家高速网络与计算中心所布建的诱捕系统,动用逾6,000个IPv4位址,采用虚拟主机架构规划,其中95%皆为低交互式诱捕系统。而在2014年期间,共计侦测到2,081百万次攻击次数,其中来自Dionaea系统的1,680百万次为最多。

经由实时侦测来自网际网络的攻击与进行威胁分析,平均每天侦测到的攻击数量达6百万次,尖峰值超过3,000万次,特别是在2014年4月8日微软停止维护Windows XP、Office 2003,及惊爆Open SSL或IE 10重大漏洞的同时,皆出现大规模自动化攻击行为。

总计2014年攻击行为特性,较为明显的趋向,包括因应放大攻击的手法已运用关键服务(DNS、NTP),2014年3月初已持续约40天侦测到巨量的攻击行为;恶意程序巨量出现,在首次侦测到的24小时内,端点防护设备平均检出率低于5%;DDoS攻击移动配合恶意程序与殭屍网络大规模运作。若以每月新型态恶意程序的角度来观察,则可发现恶意程序变种速度极快,活跃的殭屍网络变种周期约1~3天;新型态的恶意程序透过编码、加壳机制、程序产生器进行变种。

目前诱捕网络于2014年,陆续掌握69,194种新型态恶意程序,采用沙箱测试与行为分析进行攻击行为定义;殭屍网络攻击对象已涵盖Android系统。

殭屍网络为主要威胁 且战场扩及移动设备

上述发现,辅以与国际信息安全组织的情资交换,成为国家高速网络与计算中心赖以建构恶意程序知识库的来源,目前累积建立的恶意程序样本达1,200万种,恶意程序分析报告为160万份,攻击威胁来源清单为2,500笔。

「侦测到来自台湾的攻击,近9成的恶意程序,具备区域网络扩散能力,利用网络芳邻进行感染与扩大影响范围,」蔡一郎说,至于侦测到来自海外的攻击,除网络芳邻攻击外,另针对常用的网络应用服务进行扫描及弱点攻击,仍为主要目标。

而攻击端使用之OS,仍为Windows XP,另在攻击事件的受害主机,则采用Windows XP SP1、SP2与SP3的合计比重极高,占85%之谱,此外针对攻击来源国家、最活跃IP来源、来源IP活动规律,该中心皆有详尽统计报告。

总括而论,蔡一郎表示,殭屍网络仍为当前网络安全威胁的主要来源;匿踪技术的演进造成追踪上的困难;预期未来DDoS攻击威胁将持续增加;现阶段恶意程序的活动,以数据窃取为主要目的;多层次巨量数据分析与时间上的挑战亟待克服;视觉化处理,为今后处理网安信息的核心技术;移动设备已成为殭屍网络的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