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桃园起飞的智能航空城 智能应用 影音
ADI
ADI

引领桃园起飞的智能航空城

  • DIGITIMES企划

桃园县政府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 主任委员 陈盛
桃园县政府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 主任委员 陈盛

台湾各大都会区争相发展智能城市,拥有地理优势的桃园航空城自然也不例外。桃园县政府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主委陈盛指出,桃园航空城计划面积相当于2700个中正纪念堂,目前规划要花6年的时间徵收土地,工程相当浩大,因为一般而言,就算是几百公顷的都市规划,可能都得花个10几年,桃园航空城计划的困难度,可想而知。

桃园航空城计划目前规划的发展目标,包括建设桃园国际机场,如新增第三跑道及扩大自由贸易港区,发展桃园国际机场为「东亚枢纽机场」;发展机场捷运线,但需解决区内A11、A15及A16站无都市计划问题,并支撑捷运运量;促进产业群聚发展,于机场周边划设产业发展区,吸引相关产业群聚,发展为国家及产业区。

陈盛表示,除了桃园航空城区域计划的6,150公顷外,特定区计划还将扩大620公顷作为产业专用区,因为机场周边可能会因为噪音,而不适合居住,但做为产业使用,可充分发挥桃园航空城的综效。

桃园航空城计划投资高达4,950亿元,包括机场园区的3,750亿元及园区附近地区的1,200亿元,目标希望能达到客运量6,000万人,货运量450万吨,预计可带动2.3万亿的经济效益、840亿税收、创造26万个工作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桃园县继2009迄今,4度由全球400多个城市脱颖而出获得美国智能城市组织(ICF)评选为全球21大智能城市(smart 21),今年更进一步获2013全球7大智能城市殊荣,且已进入全球智能城市首奖评比阶段。

陈盛指出,桃园县之所以能得到智能城市的认证,关键在于善用民力,政府才能在有限的预算中,找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如智能交通建设就有厂商愿意免费安装,所支付的费用则可从罚单金额抽成来弥补,政府及厂商可因此达成双赢的目标。

因此,要建立智能城市,陈盛认为,政府一定要熟悉业界的能力,因此他也要求工商发展局及研考会的成员,一定要熟悉业者拥有的产品优势。但他也期待业者要提供信息给政府机关,因为这麽庞大的都市发展计划,政府过去其实没有类似的经验,加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政府要掌握最新科技趋势,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唯有业者提供丰富信息,让政府官员在耳濡目染的状况下,才能了解可以导入那些解决方案。

陈盛进一步指出,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就是积极教育相关人员及民众,如研考会就常会整理最新信息,送给政府其他单位,让公务人员了解科技发展阶段,并举办各种讲习及座谈,让政府机关及决策者了解,智能城市的发展方向。

此外,积极教育民众正确观念,排除投资障碍,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任务。如透过举办座谈会,让更多民众了解何谓电磁波,一旦了解电磁波没有想像中可怕,就可降低许多基站的兴建阻力。陈盛指出,无线网络通讯基础建设是智能城市的根本,必须要透过开放市场自由竞争,业者才会积极投入,所以县政府去年还一口气开放了40几个公共建筑物,让业者架设基站,完善智能城市的运作目标。

除了软硬件建设外,桃园县政府也积极宣导各种信息应用,事实上,这也正是桃园智能航空城推动的主要挑战之一。陈盛指出,25年前的政府公文还是用铅字抓字打字,目前虽然已经电脑化,但还是有很多公务员比较熟悉老旧的处理方式,要推动智能手机应用,就能真的需要一段时间,因为一旦智能城市服务推得太快,很多还不知道智能手机的民众如中老年人,就会碰到非常大的困扰。

事实上,经过调查,桃园县境内的居民,持有智能手机的比例仅36%,如果是一般民众也就算了,但如果是政府决策者,问题就会相当严重。陈盛认为,政府应该要设法缩短数码落差,如桃园县政府未来会要求公务员建立Line群组,陈盛指出,当决策者知道相关应用时,才会对于外界环境感到好奇,贴近民众脉动。

陈盛认为,桃园航空城的成功基础是存在的,由于桃园县内高科技厂商群聚,各项智能城市建设成果领先各县市,展望未来,桃园要能在全球众多国际城市中脱颖而出,除了藉由国家门户区位优势发展航空城外,县府将积极结合民间力量,发展智能城市建设,引领桃园起飞。

陈盛指出,创新、效率、持续发展、让人民幸福,是相当重要的关键,只要能掌握民众的知识脉动及实力,以及世界潮流的方向,成功指日可待。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