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企业将涌向混合云 智能应用 影音
DTR0626
Event

多数企业将涌向混合云

  • DIGITIMES企划

研究暨顾问机构Gartner,每年照例都会公布十大策略性技术与趋势,2013年也不例外;在过去几年,云端运算曾以不同的名称或型式,大举攻占Top10十大策略性技术排行榜,而且屡屡名列前茅,2013年锋芒看似稍逊于移动应用,但仍扮演相当吃重的角色。

由Gartner所发布的2013年十大策略性技术,依序是「移动设备战争」、「移动应用程序与HTML5」、「个人云」、「企业软件商店」、「物联网」、「混合式IT技术与云端运算」、「策略性的巨量数据」、「可行性分析」、「存储器内运算」,以及「整合式的生态系统」。

综观上述进榜项目,最能呼应企业迈向混合云(Hybrid Cloud)趋势者,无疑便是名列第六的「混合式IT技术与云端运算」;它也再次诉说了一个现象,即是云端运算已经脱离了先前概念宣导及试验的阶段,正进入大规模的导入与实作,特别是在2013年,更可谓混合云即将大行其道的开端,只因从这一年起,许多企业都会具体实施混合云战略,有选择性地将部分工作负载(例如应用开发或测试)移至公有云执行,至于攸关业务核心的重要工作负载,则仍保留在内部的私有云。

为何如此?其实Gartner所提的「混合式IT技术与云端运算」趋势,已经告诉我们答案;展望未来,绝大多数的企业员工,多会被要求应以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IT部门的处境亦然,他们必须在协调IT相关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而非像过去一样闷着头专心写程序即可,尤其是随着云端运算浪潮席卷,IT人员角色的转变幅度更形扩大。

IT团队化身CSB 为企业导入混合云要角
根据Gartner近期发布的IT服务调查报告显示,「云服务仲介服务(Cloud Services Brokerage;CSB)」的角色逐渐崛起,而且不仅来自第三方,身处企业内部的IT团队,似乎也需要发挥这样的功能,因为他们有责任与义务,必须在企业内部使用者,与各种分散、异质且复杂的云端服务之间,扮演桥接的角色。

这也说明了,肇因于企业所能挹注的资源有所限度,但新应用服务的推出速率,又不容如同细火慢炖,在此情况下,身为企业内部CSB的IT单位,愈来愈不可能单凭传统On-premise、甚或私有云等架构,就能满足公司基于业务发展的所有需求,适时援引外部公有云助力,已成为不得不然的选择。

某些现象的加温,也足以强化企业接受混合云的意愿,加速此一趋势的成形。例如海外有一家以云端管理为诉求的业者RightScale,便已提供一种服务,意即用户可透过单一仪表板,就能一次查看其所部署的所云端服务状态,其范围不仅含括了亚马逊(Amazon)、谷歌(Google)、微软Windows Azure、Tata、Datapipe、Logicworks或SoftLayer等众多公有云平台,针对私有云,亦能用以管理OpenStack、CloudStack与Eucalyptus等工作负载;类似的公司,其实不只是RightScale一家,如同Tier 3、Cohuman、Scalr或Okta,亦已提供这般服务。

开始正视混合云拥有诸多优势
时值混合云升火待发之际,企业若还不明了混合云究竟是什麽,或是不理解其可能带来哪些好处、但又潜藏哪些缺点,其e化进程与竞争对手相较,落差恐怕愈来愈大,后果不堪设想,而且绝非危言耸听。

所以在此仍回到原点,针对混合云,乃至于公有云、私有云,再次品头论足一番,好让一些相对不明就理的企业,可以加快脚步进入情况。

何谓混合云?它意指由两个或更多云端系统所组成的基础设施,而这些云端系统包含了公有云、私有云及社群云等等,个别系统都保有独立性,但是透过标准化或封闭式专属技术的相互结合,仍可确保数据与应用程序的可携性。

上述提到的公有云,由于用户可按实际使用情况付费,因此投资障碍甚低,而且对于需要扩展至众多服务器的应用程序而言,也是相当理想的测试?开发环境,持平而论,公有云也是最能呼应云端运算精神的部署模式;尽管如此,公有云当然也有其缺点,否则绝大多数企业早已对它投怀送抱,第一项缺失即是安全问题,因为企业无法确保其关键数据储存在多租户架构,抑或藉由网际网络传输,肯定是安全无虞的,第二项缺点,则是企业IT组织可能对于数据中心功能失控的反应态度,愈来愈消极。

至于私有云,显而易见的好处,即是现有数据中心都在企业牢牢掌控的范围内,无须过度关注或忧心安全问题,至少关切程度远较公有云低得多,其次,IT组织仍保留对数据中心的控制与管理,比较不会有消极反应之虞。只不过,事情总是一体两面,优点的对立面往往就是缺点,私有云也不例外,它的第一大缺点是,企业若欲实施私有云,少不得需求斥资购置大量软硬配备,相对带来较大的投资风险,其次,企业也得为私有云的导入,制定全新的业务流程,只因既有流程并不完全适用于私有云环境。

综上所述,不管公有云或私有云,其实都有颇为吸引人的诱因,但在璀璨的糖衣背后,也蕴藏了若干毒药,但以混合云而论,显然就有本事让两者的糖衣依旧璀璨,且将各自的毒性降至最微乎其微的地步;它的首要优势,便在于操作灵活性,也就是前面曾提到的,企业可在私有云上运行关键业务,在公有云上进行开发与测试,其次的优势则在于弹性,意指企业可在公有云上运行高峰值或高负荷的工作负载,视此为内部私有云之战力延伸。

导入混合云的困难,并非源自技术层面
但混合云真的就只好不坏、所向无敌?当然不是!它难免也夹杂了一些缺陷,首先,即在于私有云与公有云之间的安全控制问题,其中部分容易引发用户多所疑虑的环节,与公有云实为大同小异;其次,当前混合云仍处于开发阶段,纵然发展趋势明显向上,但让人不得承认的是,现今可供实际使用的产品与服务,确实并不算多,而且成熟度仍有进步的空间。

总括而论,混合云绝对是大势所趋,只因它集结了各种不同型式云端的优点,但在此同时,却也产生新的缺点,在此情况下,混合云相较于公有云或私有云等单一云,其设计与使用的过程,往往存在着更多亟待突破的难题,其困难程度,恐怕超乎不少企业的预期。

企业迈向混合云的困难,主要源自于技术层面?其实不尽然,举凡使用流程、服务规范等种种非技术问题,也经常扮演绊脚石,甚至比技术问题还更加棘手。

既然如此,企业该如何是好?有业者建议,用户在确定部署混合云之前,最好能在公有云中进行预先测试,以便在一方面对于混合云的潜在效益进行深入理解,二方面对于性能及QoS等环节多所测试;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导入混合云的迫切性还不算太大,绝无必要急就章,所以仍有很大的机会,可以将必要的准备工作做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