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川普政府对进口美国的半导体课征关税,哪个国家会受到最大的影响,影响又有多大呢?
根据DIGITIMES汇整2023年全球主要IC进口国數據显示,中国进口金额3,508亿美元,占全球各国进口总金额的32.1%。若不计香港(18.5%)、新加坡(8%)的转口功能,臺湾进口金额733亿美元,占全球比重6.7%,是全球第二大IC进口国。
中国进口的半导体,多数用在组装、加工、出口的用途上,一旦中国不再是世界工厂时,中国进口的半导体便会逐年减少,这也不是中国政府愿意看到的。中国希望外资厂商扩大终端产品在中国的量产规模,自然不会课征IC进口关税,因为这与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竞争力息息相关。课征来自臺湾、韓國、美国IC进口关税,无疑是拿石头砸自己的脚。
臺湾进口的IC以高端存儲器为主,这是因为服務器返臺生产所带来的需求,现在美光有七成的存儲器在臺湾生产,臺湾当然会提供美光最好的生产条件,希望能创造进口替代的功能,如果美国政府课征美光高关税的话,那也是砸自己的脚。
紧跟在臺湾之后的主要进口国依序是韓國、越南、马来西亚、美国。韓國也有很多从臺湾进口的半导体,例如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最新的S25手机芯片也是使用高通(Qualcomm)的,而高通的芯片是臺积电代工的。越南因为China +1而获利,马来西亚是全球主要的封测基地,进口IC加工,赚点蝇头小利,真的要从进口来源课税的话,做为出口最后一里路的马来西亚,现在恐怕也是如坐针毡。
但问题是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业者都是外商,当地的政府官员、经理人能著力的空间很有限,甚至也不可能深度掌握全球供应链的信息。找马来西亚开刀,就像是头痛医脚、心绞痛找医美医师没有两样,根本不是对症下药的好方法。
2023年美国进口的IC总金额是361亿美元,占全球比重3.3%,那么美国进口的IC是哪一类的产品,最后的用途,以及有无进口替代性才是关键。根据DIGITIMES的研究,美国进口的IC以逻辑芯片、微处理器类的产品为主,主要的用途应该是數據中心,如果为了满足美国当地的需求,那么到美国生产也无可厚非,只是直接用在美国的比重很低,对全世界的影响很有限,值得川普政府大动干戈吗?
美商确实是臺积电、三星、海力士的大客户,但美商是全球布局经营的企业结构,在臺湾、韓國生产的IC完成生产流程之后,部分出口到马来西亚、越南完成封测流程,也会直接、间接卖给中国、臺湾、韓國、越南,这才是产业结构真实的面貌。
臺湾真要以课税培植本土产业的话,一定很想课征韓國进口的存儲器,同理,韓國也一定想课征臺湾进口逻辑芯片的关税,但为什么按兵不动?谈到以关税培养本土工业,中国、臺湾、韓國都比美国更具实力,但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半导体产业的分工体系非常复杂,牵一发动全身,这些研究,美国的顾问公司不一定擅长,臺湾人、韓國人得自己做,才能中立、公正的化解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