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臺湾总出口4,750亿美元,其中65.2%来自电子产品的贡献,一方面电子产业主宰了臺湾的出口动能,整个结构的变动也与电子业息息相关。
在4,750亿美元的总出口值中,半导体的出口值是1,650亿美元,比重34.8%,其余产品的出口值则是3,100亿美元。在其他的电子产品中,资通讯产品的出口值1,325亿美元,成长率高达59%,相较于其他化学、纺织、机械、其他类的电子产品成长率都属于持平状态,资通讯产品的高成长率显然与臺商返臺生产敏感性产品有绝对的关系。
抽丝剥茧,就可以见微知著
我们可以理解电子业不仅是臺湾的中流砥柱,在臺湾传统产业化工、钢铁因中国崛起受挫之际,成为支撑经济成长的关键。若无其蓬勃发展,臺湾难以在2024年达成4.3%的经济成长率。
在臺湾总出口4,750亿美元中,出口到美国的金额1,113.7亿美元,年增46%,比重是23.4%,紧追中国之后,成为臺湾第二大出口市场,而且后续动能继续扩张。从进出口的关键数据来看,其他产业都只是持平或小幅衰退,只有两个数据出现巨幅成长,那就是对美出口,以及资通讯产品的出口大幅成长。
这两份数据,就是臺湾面对2月18日美国政府裁量征收关税的关键数据。
我们可以预期当敏感性产品返臺或赴美生产的大趋势形成之后,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的行政裁量,就真的会影响产业的供需结构。如同微软(Microsoft)創始人Bill Gates说的,现在决定供应链流向的不是科技业者,而是美国政府。
其次,IC这一类的产品,出口主要对象国并不是美国,据悉美国市场贡献臺湾半导体出口仅有4%上下,而且主要是微处理器这一类的产品,显然就是供给美国当地服務器、數據中心的需求。川普政府课征臺制IC高关税,事实上并无实际的意义,而是项庄舞剑,希望催促臺积电加速最先进的制程到美国投资的进度。
此长彼消,对美国的出口成长之后,臺湾对中国市场(含香港)的比重就出现显著下滑的趋势。根据中华民国的海关數據显示,2024年臺湾出口到中国、香港的总金额是1,506亿美元,占比31.7%,看似很高,但其实已经从2020年的43.9%大幅下滑。
臺商是先行指标,臺系EMS制造厂占全球100大EMS厂商总产值大约在6成左右,这些数据显示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正在受到考验。
除了与美国电子业的贸易值得关注之外,变化最大的应该是韓國。臺湾对韓國的出口207.9亿美元,成长14.2%,不可谓不高。但从韓國进口的电子产品与零件更高达437亿美元,导致臺湾对韓國的贸易逆差达到历史新高的229.2亿美元,也让韓國超越日本,成为臺湾第一大贸易逆差国。
很长一段时间,臺湾因为从日本进口原物料、设备,导致对日本贸易的长期逆差,现在臺湾可以对日本出口半导体、关键零件,臺日之间的贸易关系趋于平衡,但反倒对韓國的逆差快速成长,那么我们需要调整进口结构,追求新的贸易伙伴关系吗?甚至比照美国课征韩制HBM存儲器高关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