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积电解密(8):中国半导体业能弯道超车吗?

黄钦勇
2021-07-19
产业观察-119
中国以优质内需启发技术与产业突破的双循环经济模式
中国以优质内需启发技术与产业突破的双循环经济模式

2013年时,中国进口的半导体总额首度超过石油。根据BCG报告,2020年中国一年进口3,500亿美元的半导体,大概贡献了全球6成的半导体市场需求,甚至是中国石油进口金额的2倍,「进口替代」成为中国目前最重要的国家战略。

在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下,长江存储原本规划目标全球3~4%的市占率,在2022年提高到7%,中芯国际也有4个新厂的投资計劃。但中芯、长江存储等进口设备屡屡传出「卡关」的信息,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环境下,现在因为美国掣肘,让中国半导体业发展充满變量。

一般人把焦点放在中美之间的矛盾,但就算中美之间没有矛盾,半导体牵涉到制程、客户与生态系之间的平衡,发展半导体的风险、代价远高于手机、面板,如果依循常规,至少也得10年以上的时间。中芯从2000年起步,20年的发展成效有限,我也不认为长江存储、江苏长鑫可以是例外。

据传中国最近准备了上萬億美元的银弹,并指派国务委员刘鹤操刀。习近平参访这几家半导体公司的时候,都是国务委员刘鹤作陪,他也可能最受习近平信赖的高层官员。但我相信,刘鹤管的不是按表操课的工作。

刘鹤的责任应该是「维持中国的参赛能力,并在下一次技术转折或关键设备、材料突破时掌握先机」,而习近平的战略目标便是让中国的经济维持动能,与美国比划一下,在经济发展上,到底是你行,还是我行!

现在习近平政府高举「双循环」的产业战略,希望能突破美国的封锁线。其实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也是双循环,只是过去的双循环是以外商投资、生产制造来驱动内需消费,现在转换成「以优质内需吸引外商继续投资,维持产业成长动能」而已。

中国从2009年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不仅发展迅猛,全球政经地位也水涨船高,各国商家趋之若鹜,深怕错过中国这艘快船。2010年之后,苹果(Apple)带动的智能手機与应用风潮,支付宝、滴滴出行、美团、抖音等新兴的網絡巨擘如雨后春笋,不仅BAT等網絡巨擘能与美国的G-MAFIA相抗衡,投资人将眼光从西方世界转向了中国这块乐土。

甚至中国起步比欧美更快的电动车、车联网、车用电池都已是世界翘楚,世人惊觉,中国早已经不是只利用廉价劳力赚取微薄工资的生产基地,创新的应用与新创产业是可以与西方世界相抗衡的。

中国市场的领先性与诱惑力,一般企业很难视而不见,这也是未来十年中美从对立、对峙到对抗时,中国最有力的筹码。中国市场固然有效率欠佳的一面,但果敢的投资、多样的地形,14亿人背后的多层次商机,都是优化、多元化中国市场的机会。

我们只能说,中国市场的动能全球「绝无仅有」,而这个市场又占了全球25~30%,商人怎会视而不见呢?就连生产半导体EUV设备的ASMLCEO都说,不能卖EUV设备给中国,是一件大错特错的政策决定。高通(Qualcomm)、英特尔(Intel)敢说不要中国市场吗?

在中国,政府说了算,以内需驱动的商机确实呈现在眼前。估计2021年,占全球25%市场的中国,销售的手机超过80%是5G手机。中国在市场操作上的多样性、高创意举世无双,也令人叹为观止。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著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數字臺湾》、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中国、欧美、亚太主要城市。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