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CG分析,封测产业两岸各占40%,但我认为这个数据必须厘清。中国的40%包括臺商在中国的产出,如果以厂商的原生地(上市地点)估算的话,臺湾的市占率在55%左右,中国在25%以下。
全球的晶圆代工市场是820亿美元,臺湾人都知道臺积电市占率55%上下,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仅有15%,而全世界晶圆代工227亿美元的获利,有85%流向臺积电。
晶圆代工事业有三个成功要素:「制程、客户、生态系」,在制程上臺积电虽有相当程度的领先,但三星亦步亦趋。客户也喜欢臺积电,业界笑谈生产良率欠佳时,臺积电会说先看看客户在设计上有没错。言下之意,臺积电怎么会有错呢?唉,做生意做到这个份上,了不起!
但臺湾人还得想办法让联电、世界先进多赚点,产能短缺让顾客出钱包产能是好点子。韩国的报告很赞美臺湾人,说臺湾人位居幕后,不积极争取品牌价值,但却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指名臺积电、富士康都是这样的企业,臺湾人低调,但知道怎么让大家一起赚。但也有很多中国的朋友批评臺湾没志气,不做品牌,到底谁说的对呢?
在生态系上,半导体材料设备与设计工具都非常关键。韩国知道要让半导体产业长治久安,自家的设备、材料不能偏废。2019年7月,日本管制氟化氢等半导体材料出口到韩国的措施,确实抓到了韩国产业的痛处,现在韩国认清事实,自行发展上游产业。
根据BCG报告,韩国设备业占了全球4%,但臺湾「挂零」。看数字说话,臺湾并非没有半导体设备业,只是相对规模较小,在国际市场上相对缺乏「叫阵」的实力而已。
过去两年,全世界半导体市场的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泛用半导体占65%、ASIC是35%。臺湾半导体产能是全世界21.6%、韩国19.7%、中国与日本都是15%。但中国的15%有很多是外资企业的贡献。
中国所需要的半导体,以品牌为基础来计算的话,有55%来自美商,韩国贡献20%、臺湾8%、日本6%,中国自己供给的比例是5%。如果以生产基地来估算的话,臺湾20%、韩国19%、日本17%、中国16%,美国只有13%,但欧洲也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