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from Home:在家钻研半导体业的关键数据

黄钦勇
2021-06-09
产业观察-109
2020全球半导体产业与市场结构图
2020全球半导体产业与市场结构图

现在全世界最了解半导体业的人是硅谷的美国人、韩国人跟臺湾人。前两天收到干部给我一份来自韩国的报告,所有的数据都是根据美国BCG估算所做的分析,有可能是美国政府委托的研究项目。

韩国人有韩国人的看法,我从臺湾看这些数据,三方对照,也有不少可以参考之处,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议题,是中美两国的半导体业落差到底有多大,臺韩在中间扮演的角色。这个部分臺湾也可以做些补充。我先把部分的关键数据写在后面,给大家参考,并在往后几天谈谈我的观察。

2020年全世界半导体市场有4,400亿美元,这是半导体市场首度与经济指标脱勾的年度。根据世界货币基金(IMF)的报告,2020年全球GDP衰退3.3%,但半导体产业却逆势上扬,2021年还是一路走高,关键在于疫情肆虐期间,数据流量大增,电脑、服務器需求大幅增加,加上5G商转、汽车产业从传统汽车转进到电动车也带动新的需求。

中国在2020年进口3,500亿美元的半导体,不止高于石油进口金额,甚至已经是一倍之多了。但我知道这个数字没有扣除「封测加工之后再出口」的部分,实际上中国没有用掉那么多。中国大约贡献全球市场的60%,但中国品牌、企业用掉的部分是全球的36%,其余是外商贡献,这个数字与我两年多前出版的《巧借东风》一书中估算的一样。

2015年时,中国宣示要在2020年达成半导体自给率40%的目标,2025年是更伟大的70%。当时很多中国人认为「只要国家想做的,没有做不成的!」

但我们认为半导体不同于面板,这个行业不是靠「钱」堆出来的,现在中国官媒已经没有人在追捧40%的自给率。BCG估计,2025年中国半导体自给率可达19%,但我认为这个数据包括臺积电、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SK海力士(SK Hynix)等外商在中国的贡献,如果扣除,甚至到2025年中国实际自给率可能会在10%以下。

研究半导体业不是光看政府投了多少钱,还得考量制程、生态系与客户结构的问题。日本政府这两天推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方案,也想结合IBM、臺积电另创一个格局。

在IDM、晶圆代工、IC设计、封测等不同的领域,中国半导体业的实力究竟如何?周边的设备、材料,甚至EDA、IP中国跟得上吗?未来的展望是乐观,还是在美国的压制下,已经过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美国新的一波制裁措施,对未来是否有更大的影响呢?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著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數字臺湾》、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中国、欧美、亚太主要城市。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