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湾不缺钱,缺的是跟钱对话的观念

黄钦勇
2021-05-14
产业观察-098
「新创」的背后必然是结合有利条件发展出来的独特企业。
「新创」的背后必然是结合有利条件发展出来的独特企业。

面对5G与物联网的新时代,透过发展新创产业满足多元需求,是填补基础建设、创造效益的最佳方法。我们可以看到臺湾几大电信公司积极布局,但也看到全球独角兽企业将近一半来自美国,4分之1来自中国,在新创领域几乎独占的中美两国,还会在未来引领风骚吗?

如果我们确定剧本是这样写的,未来也不可能有大规模的改变,那么臺湾还坚持发展「独角兽」吗?

我之前说过,Gogoro不只是一家摩托車公司,DIGITIMES也不仅仅是一家报社。我们最近找了精算师评估DIGITIMES的市值,但精算师要找五家类似的公司才能估算。那我们该对比中时电子报、苹果日报,甚至纽约时报、日经新闻吗?

臺湾有臺湾的条件,「新创」的背后必然是结合有利条件发展出来的独特企业,如果随便可以找出五家可类比的企业,那这家公司必然不是「新创」。政府、社会大众还是用旧的眼光认知这些新创企业,加上财务运作与「估值」方式,这些基础环境破绽百出,臺湾只能眼睁睁地看著像沛星这样的企业往外走。

臺湾的问题,在于不知道新创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连结;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新创应该多花心思在「产业互补型」的事业上,也许更可以从电子大厂得到最佳的人才与资金挹注。臺商回流带回庞大的资金,加上我们是几乎没有外债的国家,臺湾钱淹脚目,到今天还是如此,问题在于新创与社会不知道怎么跟「钱」对话!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著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數字臺湾》、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中国、欧美、亚太主要城市。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