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member

同步辐射能当曝光机光源吗? (一)

目前EUV波长已经一口气推进到接近X-ray波长的上限,再要缩短波长恐怕要用新的物理机制产生新的光源。

这是近日网传的议题,只是国内官方已经出面正式否认。

这座高能同步辐射光子源(High Energy Photon Source;HEPS)是位于北京怀柔的中科院高能所正在兴建中的第四代同步辐射装置(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中科院高能所于1984年开始在北京玉泉路兴建第一代装置,以后迭有升级。这已经是近40年前的旧事了。

同步辐射是高能物理实验仪器的另类应用。原先的应用是利用电场加速电子,利用磁铁弯曲电子行径,并依圆形轨道运行。加速后的带电粒子对撞生基本粒子,主要是魅夸克(charm quark)。

由于带电粒子被加速时会放出电磁波—也就是光,同步辐射装置也可以利用这些光探测材料及生物结构,这是目前的几个应用范畴。但是现在谈及要被应用于半导体制程中曝光机(lithography equipment)的光源了。

考虑用同步辐射来当曝光机光源绝对不是新鲜事,X-ray光阻早在80年代就是研究的题目。90年代业界在考虑未来半导体曝光机的光源时,EUV和同步辐射都是曾被考虑的方方向。

当初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选择EUV,但是也有其他公司选择同步辐射,譬如IBM。在重新检视同步辐射是否适合当曝光机光源时,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EUV的几个特性。

EUV一般是指波长于121~10纳米的光,波长再短就是X-ray了。在EUV波长区域,并没有天然的材料与机制可以产生雷射光,现行的13.5纳米 EUV是以二氧化碳雷射照射掉落的锡液滴(tin drop)所激发的次级光源。

由于EUV光的产生程序复杂,光的频率集中的程度远不如使用雷射光源的DUV,亮度(luminosity)也远远不如。亮度不足,曝光时间就需要较长,影响曝光机产出(throughput)。

由于EUV光的能量较DUV高,容易与物质—特别是传统的透镜(lens)材料—发生反应而被吸收,光的传递依赖于多个有多层镀膜(multi-layer coating)的反射镜(reflection mirror)组成光径(optical path)并聚焦。对于半导体产业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光学系统,这也说明为什麽EUV要发展20余年,最终才得以商业化的原因。

即使用反射镜来建立光径,垂直镜面入射的光线仍然会被部分吸收。因此,光线最好以与镜面垂直线倾斜6、7度的角度入射。由于这个倾斜入射角,整个光学系统的数值孔径(NA;numerical aperture)就比较难极大化,目前的EUV其NA=0.33,与DUV的NA可以高达1.2、1.3存在巨大的差距。而数值孔径与分辨率(resolution)成正比。这是个关键的光学特性。

由于目前EUV波长已经一口气推进到接近X-ray波长的上限,再要缩短波长恐怕要用新的物理机制产生新的光源—那可能是另一段20年艰苦的研发旅程,所以目前产业界的努力都集中2个面向,增加NA和增加产出。

增加产出是个多面向的工作,包括增加光源的亮度、改变光阻的化学组成等;增加NA可以在不必缩短波长的状况下增加分辨率,目前的计划是从NA=0.33增加为0.55。

以目前13.5纳米波长的EUV大概能做到哪个技术节点?

这点是整个半导体产业共同的关心。当初在讨论DUV之后的曝光机光源时,当时已有摩尔定律已日暮的感觉,虽然之后又奋力推进这麽多年。

理论上,一个光源的分辨率大概在光源的半波长。譬如第二代DUV ArF(argon fluoride)的波长是193纳米,理论分辨率就只有96.5纳米。但是透过多重曝光(multiple exposure)、过刻(over etch)、相位移(phase shift)以及浸润(immersion)在水中改变光的折射率(refraction index)等工程手段,193 纳米 DUV目前可以处理到7纳米的节点,问题是波长13.5纳米的EUV可以推进到哪一个技术节点?

要注意的是现在逻辑制程的节点与早年以晶体管实际的通道长度(channel length)为命名已有所有不同,7、5纳米的通道长度在10纳米以上。目前节点是以1个晶体的总体表现,如速度、功率、热耗散、面积等因素来命名。

这问题可以从问题的另一端来思考。

如果精细结构装置仍然以矽晶为基础、以电磁学为控制手段,那麽矽基元件(silicon-based devise)的最小尺寸是可以粗估的。

矽的共价键长度为0.111纳米。要组织一个元件的功能部分(silicon-based devise)—譬如通道—至少要有几十个原子的内部,要不然物质表面的性质可能就会影响物质内部应有的性质,因而影响元件预计的工作特性。几十个的矽原子就是几纳米的长度了,离现有的EUV的理论分辨率尺度并不远,这也是当初产业界一口气将波长推进至13.5纳米的考虑。

如果对原分子的控制可以更精细、物质的表面性质可以被精确掌控,因而使用较少的矽原子也可以构成有效元件,这时在半导体制程演化至物理的自然极限前,光源的波长还留有一个小窗口,这个窗口的候选人之一就是同步辐射的光。

现为DIGITIMES顾问,1988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任教于中央大学,后转往科技产业发展。曾任茂德科技董事及副总、普天茂德科技总经理、康帝科技总经理等职位。曾于 Taiwan Semicon 任谘询委员,主持黄光论坛。2001~2002 获选为台湾半导体产业协会监事、监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