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湾优势产业的诞生

林育中
2025-10-23

臺湾目前有3个产业在全球的表现相对耀眼,分别是医疗体系、电子制造服务和半导体。竞争力的来源虽然在不同产业可能各自相异,但是都有一个共通的来源,而且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长期社会菁英的持续投入产业,而这时间尺度是以甲子为单位来计。

臺湾的医疗体系在世界的评比长年高居第一,毋庸赘述。

臺湾的现代西方医学训练始于日本殖民政府于1899年设立的臺湾总督府医学校 (Medical School of the Taiwan Governor-General,即臺大医学院的前身)。1904或1905年间臺籍人士南志信入学,1909年毕业,成为臺湾本土人士接受近代西方医学训练的第一人,从此引领臺湾菁英从医的序列。

臺籍人士于日据时代不容学习政、法专业,而臺湾医生的收入及社会地位长期居于高位,是以持续吸引社会菁英投入,至今仍是大学招生第三类组的首选。医疗体系的管理人员也是从此团体中挑选,这解释了为何臺湾医疗系统能长期脱颖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医疗原来是服务业,有强烈的地缘关系。而且医疗、保险等各国都有各自的法律规范,不易将之产品化输出。但是从人工智能逐渐加入医疗体系以后,这类服务性产品的地缘壁垒逐渐消失,可以合理预期臺湾的医疗服务将有扩大版图的可能。

从20世纪初迄今,这是两个甲子社会菁英的持续投入。

电子制造服务业与半导体产业是另一个故事。1966年臺湾政府鉴于长期巨额贸易逆差的考量,建立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EPZ),以赚取外汇、降低逆差。

「巨额」的贸易逆差是多少金额呢?不到1亿美元,但这是当年臺湾GDP的2.5%!

出口加工区的设立以及其他产业的集体努力使得臺湾于1971年转变为贸易顺差,并且长期维持顺差。

当时加工出口区中主要产品为黑白电视,首先入驻的外资企业为RCA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之后还有增你智(Zenith)等。这些外资企业的先后进驻使得臺湾黑白电视出口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虽然此时彩色电视已经问世,黑白电视算不上高端消费性产品,而且在臺湾的加值也只是简单的组装,但是外商大规模的进驻形成臺湾电子业的基底。后来RCA移转黑白电视技术更进一步深化臺湾技术能力。这些贡献至少不亚于「造山者」中描绘的RCA移转半导体技术给臺湾。电子业的先发成为后来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沃土。

现在看来,此举奠定臺湾电子制造服务的基础,也驱动电子制造的供应链,譬如富士康在1973年成立时便是以电视旋钮(knob)供应商的角色切入电子制造服务产业。

也许是巧合,但更可能是薪资的市场机制,当1971年臺湾贸易开始转为顺差时,电机系也同时成为大学第二类组的首选,臺湾的菁英人才开始流向电子业,最后乃至于半导体产业,迄今也近一甲子。

有趣的是臺湾特殊的大学入学制度促使特定产业的人才供应特别充裕,间接的也让臺湾的产业发展集中于特殊的领域。对于臺湾这样人口基底相对有限、内需市场狭小的国家,专注与集中恰恰好是应有的发展策略。这段历史可以让目前竭力想发展自有半导体的国家借鉴参照,更可以让想以其他方式掠夺产业的国家省思。

现为DIGITIMES顾问,臺湾量子电脑暨信息科技协会常务监事。1988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后转往科技产业发展。曾任茂德科技董事及副总、普天茂德科技总经理、康帝科技总经理等职位。曾于 Taiwan Semicon 任咨询委员,主持黄光论坛。2001~2002年获选为臺湾半导体产业协会监事、监事长。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