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云端与移动浪潮 POS产品亟需求新求变 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Q1
Event

因应云端与移动浪潮 POS产品亟需求新求变

  • DIGITIMES企划

如同Vend以提供云端POS及App的服务供应商崛起,恐为POS厂商带来一定冲击。来源:Vend
如同Vend以提供云端POS及App的服务供应商崛起,恐为POS厂商带来一定冲击。来源:Vend

曾有财经媒体说道,定制化程度愈高的产业,都将因客户不欲负担高转换成本,从而具备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合作优势,其中工业电脑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尤其ROE表现一向突出的销售点管理系统(POS)制造商,虽然因非面向普罗大众而大鸣大放,但仍引人关注。

回顾去年的COMPUTEX展,曾有研究机构的分析师做过统计,在该展场中所展出的产品应用领域,至少达15种之多,其中不管是由单板电脑(Single Board Computer;SBC)或嵌入式电脑(Embedded Board Computer;EBC)等型式呈现的工业自动化应用产品,仍然可谓相对大宗,接着紧追在后的,即是POS。

由此可见,POS无疑稳居Panel PC之主流应用,乃是诸多工业电脑厂商的追逐重心之一。所谓POS,就过去一般人的认知,其属于工业电脑产业的一环,是用以统计商品销售、实时更新库存数据、记录顾客购买行为的电子系统,可帮助业主掌握各类商品的销货状况、实时回报库存量、明列每位会员的消费明细、发票管理、查询订进退货明细、完整的盘点清查单品库存等关键信息,因此在超商、大卖场、餐饮服务、精品百货连锁企业朝向大型化、连锁化发展的前提下,成为泛零售产业必须具备的管理利器。

综上所述,POS似乎就是收银机;然随着科技演进,早在多年前,POS应用就逐渐跳脱传统的收银机范畴,应用格局逐渐扩大,举凡餐饮店内的点菜机,乐透投注站内的彩票机,乃至于随处皆可见到的KIOSK,皆是POS产品的新应用领域,几年前台湾POS领导厂牌飞捷科技,甚至为POS赋予「Point of Service」的新定义。

云端+移动  带动POS转型

回顾POS最早的发展历程,约莫是从60年代开始,当时主要的技术核心系奠基于后台的大型主机以及前台的条码机,当时的运作型态是,制造商在出厂时就直接印制条码,零售店家则藉由条码扫描仪读入条码后,再传送到后台主机,接着借助软件进行库存管理与分析,此即为第一代POS系统。

与此同时,日本业界研发出电子收银机(ECR),对于日常交易记录可提供更为理想的分析效率,可被归类为第二代POS系统。且由于ECR要价不若上述第一代系统高昂,开始进入餐饮及零售业者可接受范围,所以开始被广为运用。

时至1980至2000年间,由个人电脑带动的分散式处理架构崛起,使得运算成本骤然滑落,于是由PC、键盘、显示器、打印机、钱箱…等更趋平价的配备,组合成为第三代POS系统。

至于2000年后迄至目前,随着网际网络快速普及,乃至于晚近云端运算、移动应用等技术兴起,连带催生了第四代POS系统,此系统最大特色在于具有可触控式的屏幕,并标榜为「多功能一体机」型态。发展至今,触控界面已然成为POS系统标准界面,第三代POS系统则逐步遭到汰换,市场主流已见换手。

展望未来,POS产业将呈现何等发展态势?就在2013年初,领导厂商飞捷科技才为此议题,做了非常值得参考的诠释。第一个重要趋势,在于新兴市场跃为产业成长动能的汇集地,主要是因为过往欧美日等先进市场在大型零售和代理商的买盘撑持之下,占了全球总体POS产值高达八成之谱,这些市场的规模虽大,但开发的成熟程度偏高,因此成长动能逐步趋缓,现今甚至已落于全球平均水准之下,已不足以成为业者的泉源活水;相形之下,GDP与消费力不断走扬的新兴市场,遂成为全新商机之所系。

另一个值得留意的趋势,则在于新兴技术所产生的威胁。随着云端运算与移动技术的崛起,传统被部署在POS主机内的后台服务功能,已可为云端加App所取代,虽然现今尚未蔚为主流,但已为POS产业埋下深不可测的变量,尤其类似像Apple或Google等大厂,对移动支付市场不仅兴致勃勃,也开始施展积极作为,其余像是Vend之类的新兴服务业者,也开始推出云端POS及App等服务项目,凡此种种,似乎都不容小觑。

至于前台用于结帐的端点装置,更已直接受到智能手机及平板装置的莫大威胁,因为这些设备不仅全都拥有触控可能,而且体积轻巧、取得成本不高,且操作门槛也相对较低。

换言之,藉由云端服务、App移动应用程序、智能手机或平板等前端装置之连成一气,似乎就可满足过往POS整套系统的功能需求,对于POS厂商当然是巨大威胁。但危机往往也是转机,POS厂商亦可善用云端运算与移动技术等元素,整合出难以被外来业者取代的优势,就可望延续市场战果而不坠。

举例来说,有厂商别出心裁运用了 RFID技术,将RFID Tag巧妙置入餐具当中,借此提升POS结算时间及营运效率,就是不错的范例;又或者,另有业者工业平板由电脑与POS Docking基座的搭配,藉以提高线上点餐便利度与效率,也蕴含了莫大的创意巧思。这些范例所挟带的灵感,似乎都不是亟欲抢进移动支付商机的外来业者能够轻易设想到的。

展望未来  POS产业仍具发展利基

即使新兴科技的兴起,看似已为POS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与挑战,但深究该产业由来已久的发展特性,仍旧埋藏着无可取代的利基与优势。

首先,不论POS产品如何时代交替,有一件事从未改变,便是其可发挥的应用场域很多,不管食衣住行抑或医疗照护,处处都蕴含商机,但个别领域的量能都不算大;基于这般「少量多样化」的特性,使得POS产业不像PC产业,出现少数几家厂商联手宰制八至九成超高市占率的局面,即便如NCR、Panasonic、Micros、Radiant、Wincor-Nixdorf或Fujitsu等饶富国际知名的大厂,合计市占率也不过50%,如此一来,营运规模偏向中小型的台厂,若能在软件设计、产品定制化等方面下足功力,展现差异化利基,仍会有不错的发挥空间。

再者,POS设备不比消费性电子产品,通常未必会紧密跟随最新颖先进的规格,而是取决于一些业已历经市场实证、且成熟稳定的架构,即使技术规格看似落后,也没有急起直追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因为客户看的是整合能力,而非计算速度;此一特性使得POS产品生命周期相对较长,5~6年、6~7年的比比皆是,所以骤然遭到淘汰、换置的机率不大。

此外,一套能够为客户所接受的POS系统,往往在于设备设计、测试,乃至于部署安装、教育训练、数据整合等各个层面,都亟需耗费一番时间的琢磨,一经采用后,也十分倚赖供应商提供长期的维修服务,因此其应用价值的建立过程相当漫长而繁琐,实无可能轻易遭到转移,长此以往,导致POS产业的进入门槛偏高,不利于新进业者加入。

因此POS业者一旦享有稳定经营绩效,便无惧于新进业者的低价抢单,探究其有恃无恐的最大症结,就在于新进的竞争者,往往不具备足够的定制化设计能力,也未必能够适应少量多样化的产业生态。

但这是否意谓着POS厂商就可不思进步、躺着等生意上门?当然不是!相反的,相关业者为维持竞争优势,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扩展产品线,并透过生产制程的改进,以符合弹性定制化、实时交货等客户需求,才能如愿在一个个小型利基市场中站稳脚步。举凡传统桌上型,以及无线手持、平面触控等多元化POS产品线,甚至是诉求自助服务的KIOSK机台,似乎都是追求营运成长的过程中,不容偏废的产品项目。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