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联网建构履历追溯机制 化解食安危机 智能应用 影音
阿物科技
Event

以物联网建构履历追溯机制 化解食安危机

  • DIGITIMES企划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团队6 Sensor Labs,开发一款名为Nima的可携式食物过敏原检测仪,帮助使用者确保食用安全。6 Sensor Labs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团队6 Sensor Labs,开发一款名为Nima的可携式食物过敏原检测仪,帮助使用者确保食用安全。6 Sensor Labs

近几年,台湾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可谓不少,举凡塑化剂、毒淀粉、黑心油等重大案例,不仅使美食王国声誉蒙尘,更让消费者备感担忧,负面冲击着实巨大;欲求亡羊补牢,理应尽速设法建立食品履历追溯系统,确保制造到零售一连串供应链流程信息透明化。

伴随工业4.0浪潮风起云涌,过去曾是全球制造重镇的台湾,也不落人后,积极推动制造产业升级,包括食品业亦不例外。某大台湾食品业龙头,便斥资逾新台币百亿元兴建台湾首座工业4.0食品工厂,导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借此建立生产履历,促使原料供应商、生产制造、代理商、消费者等不同角色紧密结合,让制造者与消费者直接对话。

Barilla运用物联网为旗下食品建立数码化护照,消费者仅需扫瞄QR code,可掌握该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完整透明信息。Publix and Beyond

Barilla运用物联网为旗下食品建立数码化护照,消费者仅需扫瞄QR code,可掌握该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完整透明信息。Publix and Beyond

藉由生产履历,不仅有助于该龙头企业实现食安、智能、环安、永续、美观等愿景,亦可精简流程、缩减生产记录时间,连带发挥节约物料、降低库存等综效,堪称一举数得。

不可讳言,过去几年食安事故层出不穷,消费者对食品的品质、品牌及健康养生等课题感到疑虑,如今有大型食品业者担负领头羊功能,善用智能科技力量,为食品安全与品质把关,无疑深具意义。

透过履历信息  打造安心食用环境

事实上,不仅台湾开始规范食品安全及履历制定,包括美国、欧盟与日本等先进国家,也早已祭出类似措施,期望藉由食品履历系统,充分揭露各项产品信息,让消费者能根据产品上诸如QR code、Password、RFID或NFC等贴附标签,或经由产品包装上面的信息,循序回溯到该产品的原物料农产履历、加工生产履历、产品流通履历等等完整关键信息,透过充分了解食物的有效期限并进行源管理,顺势消弭疑虑与不安,进而提升饮食安全、降低不必要的食物浪费,也借此区隔市场上低价或低质商品。

重要的,一旦拥有完整的履历信息,纵使日后仍有食安问题滋生,相关单位也能迅速因应,精准无误采取回收措施。

论及完整的食品生产履历系统,其个中生命周期信息,从上游到下游含括几个重要构面,依序是原物料、制造加工、仓储入库、物流配送、零售代理等项目,各自对应的供应链成员角色,分别是畜牧/屠宰场/农产品/包装业者、加工食品厂、仓储业者、物流配送公司,及店头代理。

至于上述供应链流程中,应被记载的信息项目,将根据食品的属性而有所不同,惟不论性质为何,所需载明信息内容都极为详尽,包括原物料或添加物的基本数据、成品检验内容暨检验报告,都列入其中;以肉制品为例,从无到有举凡原料肉前处理、切片、混合搅拌、腌渍、舖肉、乾燥、烧烤乃至包装等一切数据均应详细陈述。

譬如针对「猪只来源」的检验标准「饲养牧场通过公证单位产销履历农产品验证」;「原料肉来源」的检验标准「屠宰卫生检查合格之CAS肉品,且通过产销履历农产品验证」;「包装与标示」的检验标准「标示完整明确无出水解冻状况,允收期限未超出1/2保存期限」;或是「包装密封性」的检验标准「热封良好、无脱空现象」,皆应逐项明确标示其检验值合格与否。且对于诸如原物料批号、原料肉履历追溯码、进货厂商、屠宰日期、进货日期等原物料基本数据,抑或诸如添加物名称、添加物批号、进货厂商、进货日期、有效日期等添加物基本数据,都必须钜细靡遗地加以罗列。

善用智能技术  助中小企业填补管理缺口

总而言之,善用物联网科技,势将使得你我每天享用的食品更为安全,此乃无庸置疑之事,只因为透过物联网,即可轻易形成一个完整且便利的监控与操作机制,避免因未知而产生的种种意外。举例来说,物流业者一旦采用物联网技术,在其运送的冷藏食品上加诸温度感应器,便能为该食品赋予生命,使它可以随时说话,不断通报自己在什麽位置、处于什麽样的温度状态,好让生产者严加掌控这些信息,否则只要冷藏失温,就容易导致品质劣变,从而酿成食安问题,因此生产者绝不容许这些产品在运送过程中失温而不自知。

何以物联网对于食品业者如此重要?此乃由于,环顾台湾食品产业,纵然不乏上市柜等级的中大型公司,仍绝大多数的成员均属中小企业,且集中在多样性、生命周期短绌的产品,先天上就不容易导入自动化生产,也很难做到科学化管理,因此若欲提振生产管理效能、增进食品的品质与安全,即需藉助物联网、云端运算、实时在线监测、工厂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的整合运用,让有关生产、制造及环境(如温度)等信息,得以被有效蒐集、分析与管理,继而获得改善,借此填补不易实施科学化管理的缺憾。

除此之外,在学术研究领域,也不乏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而发挥食安创意之例。在2015年,一名交通大学机械系博士生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进行访问研究,其间透过最新3D打印研究成果与无线感应器等专长,成功研发一款饶富创意的智能瓶盖Smart Cap,标榜可被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无需开启容器便可无线监测饮品品质,例如从外部读取牛奶的新鲜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团队6 Sensor Labs,别出心裁开发出一项用以记录过敏数据的App与检测仪器Nima,堪称是一套可携式食物过敏原检测仪,由一个一次性试样管及相关感应器所组合构成,使用者在食用可能含有过敏原的食物前,取一小撮样品执行检测,便能在2分钟以内探知此食物是否会引发过敏反应,确保食用安全。

借镜国际案例  强化供应链与食品安全

而在产业界,藉由物联网技术强化供应链与食品安全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Einfochips与美国大型食品杂货连锁业者合作,提供含括视讯监控、存取控制、可携式条码扫描仪等完整元素在内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进而透过低功率网络来监控与记录温度数据,在温度超出临界值时发出告警,以避免类似巧克力或霜淇淋等易腐(对温度敏感)商品,因为曝露在高温中导致品质劣变。

另一方面,SugarCreek饭店透过与信息服务业者合作,利用物联网技术,大幅改善腊肉、肉丸、香肠与鸡肉等肉品的生产流程,同时也强化生产过程当中感应器与系统之间的连结,从而将蒐集而来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循序简化生产流程,且减少人力投入及能源消耗,终至提高产品品质及库存管理,确保为客人提供优质安心的餐饮服务。

拥有百年辉煌历史的知名意大利面厂商Barilla,为了善尽食品安全的把关之责,启动一项名为「Safety for Food」的计划,旨在为旗下各项食品建立数码化护照,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食品数据库,并藉由物联网技术,完整蒐集从收割小麦、制成意大利面直至最终上架等所有历程料,据此食物供应链的透明度与可追溯性,也确保所有原材料的来源、品质与食用安全,完全符合国际标准;而消费者仅需扫描Barilla食品包装上的QR code,便可掌握该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完整透明信息。


议题精选-COMPUTEX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