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信息创新技术 逐步实践医疗物联网 智能应用 影音
Hackthon
Event

善用信息创新技术 逐步实践医疗物联网

  • DIGITIMES企划

国立中央大学生医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 郭博昭
国立中央大学生医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 郭博昭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观念,是台湾卫生主管机关长年宣导的卫教政策,希望民众能够定期接受各种早期疾病筛检之余,也能透过日益普及的消费型血压计,定时在家量测血压的变化状况,自行掌握身体的变化状况,作为医师治疗时的参考。随手量测血压变化状况虽然不难,但是要病患在完成血压的量测后,自行写下量测结果,经常容易因为惰性而无法达成,特别是对年纪较大的长辈,可能因为量测、记录等流程过于琐碎,亦会失去定时记录的耐心。

在传统血压机欠缺联网功能,无法将自动将数据上传到云端平台的状况下,许多人很难掌握长辈是否有定时量测血压,最终可能发生血压计被遗忘在家中某个角落。因此,在物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下,若能将物联网技术与血压计结合,即可解决上述问题,也是达成健康照护观念非常重要的一环。

国立阳明大学与中央大学合聘教授郭博昭指出,传统医疗设备着重在病情的诊断,但因设备之间欠缺数据传递的功能,所以很多数据记录与分析,依然都得仰赖大量人工处理,不仅速度非常缓慢,也很容易发生错误。而医疗物联网的概念,则是要打破传统医疗设备使用上的限制,利用日益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将原本封闭数据得以共享与利用,达到预防重大疾病发生的效果。

基础研究、临床实验并重  打造相辅相成循环机制

从高中开始就积极参加科学展览的郭博昭,对信息科学一直保持相当浓厚的兴趣,进入大学就读之后更投入数码电路技术的研究,长期致力于信息科技与医疗设备的结合。过去10多年来,已投入于多项医疗仪器开发,如可携式心率分析仪、微型睡眠记录仪等等,其中部份产品已获卫生署或美国FDA认证,并且于国际期刊中发表多篇论文与专利,目前更担任智能电子国家型科技计划的分项召集人,也是国立阳明大学脑科研究所的专任教授兼副教务长,以及国立中央大学生医讲座教授。

在国际医疗领域颇具知名度的阳明大学脑科学研究所,由神经信息与造影组、临床医学组、实验神经组组成,最大特色在于进行基础研究到临床诊疗的整合。阳明大学脑科学研究中心的议题包罗万象,其中也牵涉到琳琅满目的,包括基因、细胞、神经网络等等,为能更有系统的了解大脑运作,该学校特地将阳明脑科学专家组织为四大团队,寄望透过对基础科学研究对临床提供更多支持,以及将临床状况回馈到基础研究之中,形成两者相辅相成的良好循环。

郭博昭表示,而中央大学在2014年成立的跨领域转译医学研究所,则是看准信息科技与医学紧密结合的趋势,因此在整体课程规划上,以培育医师发明家为主旨,并着重实用为导向,将近代生医相关核心科技整合,补强临床医师在理工方面训练之不足。如此一来,能让医师具备与信息人员沟通的专业能力,在发展医疗物联网中,可提供各种医疗建议,对健全医疗环境发展可望带来极大帮助。

运用多样创新技术  逐步实践医疗物联网

在开发云端医疗设备过程中,郭博昭不仅集结国立中央大学、阳明大学等研发团队的能量,也善用台湾医疗设备业者具备的专业技术,寄望能够在医疗物联网时代来临之际,奠定台湾医疗产业的雄厚研发基础,也让更多医院与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兼具品质与价格优势的医疗服务。

以云端血压计为例,民众只要事先在云端平台完成注册之后,设备就会自动将量测结果上传到云端平台中。如此一来,不仅民众可以上网查询血压状况,家属也能够透过线上查询长辈的血压变化,而且只要量测次数超过30笔后,便可进行在线血压分析,即可在血压发生异常变化的初期,到医院接受更为详细的检查。

考量到现代人因为工作压力大,多数人都有睡眠品质不佳的困扰,因此郭博昭也与研发团队投入可测量睡眠品质状况的腕带型云端活动计。该产品内建技术愈来愈成熟的加速度传感器,藉由侦测配戴者活动状况的方式,完整记录睡眠过程中的翻身频率,并且能将活动信息上传云端平台上。如此一来,腕带型云端活动计配戴者,便能够上网查询自身的长期睡眠品质,作为是否要到医院检查的参考。而负责治疗的医生,也能从该平台上的记录信息,评估患者的实际生理状态,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郭博昭说,现今人工治疗正逐渐朝自动化诊疗发展,也就是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仪器,广泛收集析患者的生理状态,再搭配后台巨量数据的分析平台,预先判断病患可能的潜在症状,进而给予所需的治疗。因此,医疗检测仪器势必要朝向微小化与穿戴化发展,让消费者能够随时配戴在身上,才能逐步朝医疗物联网的方向发展,使得有限医疗资源获得最大利用,让每位病患获得最佳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