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物联网架构 打造国土安全架构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善用物联网架构 打造国土安全架构

  • DIGITIMES企划

环境监控系统是物联网概念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在公私两端都已多有应用,其监控项目主要为温度、水量、亮度与系统能源消耗。Siemens
环境监控系统是物联网概念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在公私两端都已多有应用,其监控项目主要为温度、水量、亮度与系统能源消耗。Siemens

物联网在国土安全领域的应用相当早,不过过去多仅有底层的传感网络架构,近年来物联网逐渐为各界熟知后,上层的数据仓储、分析、应用等功能,也开始被应用于国土环境监测系统。

早在物联网名词未出现前,环境监测系统就已使用传感技术架构出传感网络,用以监测环境中如温度、光线、粉尘…等各项数据,不过过去的环境监控所使用的传感网络,多以底层的数据撷取为主,数据储存与后端的分析、应用等部分,建置相对较少,近年来物联网概念逐渐成熟,环境监控开始援引其架构,建立起数据仓储、分析等部分。

环境监控目前可分为私领域与公领域2类应用,私领域主要是以企业营业场所、工厂为主,公领域则为国土安全防灾,前者由于监测区域较小,因此其架构也相对单纯,多使用有线模式的传感网络,这几年崛起的Beacon也被应用于此,与手持式移动设备结合,提升管理人员的巡查效率,国土安全防灾则是相对复杂的设计,由于监测地域广,且环境严苛,各点的传感器与连线方式,都需经特殊设计。

物联网国土监测 效益显而易见

先从国土监测谈起,台湾环境特殊,在3万6千平方公里中,拥有东北亚第一高峰,且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聚合边界,再加上紧邻太平洋,因此长期以来天灾繁多,台风、豪雨、土石流等几乎年年侵袭,在此态势下,防救灾向来是是台湾国土政策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近年来IT技术精进,作为全球IT重镇的台湾,除了参考国外的相关机制外,也将IT技术大量导入防救灾系统。

这几年大家在谈的物联网概念,在防救灾应用已经开始,不过台湾仍有成长空间,相较之下大陆方面的进展相当快,以农业应用为例,现在大陆部分乡镇以传感网络监控农地的水流泵浦,由于灌溉用水是农作物耕种的命脉,再加上大陆多数地区夏天常受旱灾之苦,因此农地用水必须谨慎掌握,透过物联网架构可长期监测水量,累积为历史信息,进而作为用水决策的依据,而大陆地广田多,所设置的水泵浦数量庞大,容易累积为大数据,系统设置的效益容易显现。

从架构面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传感、网络、应用等3层,目前台湾厂商的产品主要为传感与网络两部分,至于应用层近年已开始有厂商尝试了解其商业模式,并评估未来投入可能,凭借过去长期在M2M的经验,台湾厂商切入物联网领域的速度相对较快,不过这2类技术看来类似,其精神仍不同,M2M属于1对1的传输架构,不涉及Big Data,物联网的是多点同时撷取信号,其型态相当不同,M2M仅为单点对单点的监控,信息的储存累积不被重视,物联网则非常强调这点,物联网的传感点众多,但不能一视同仁毫无分别的视为一体,系统必须有判别各传感点独特ID的能力,如此才能监控兼具。

应用在国土监测也是一样,国土监测与其他应用不同,防救灾系统的传感布点相当广泛,且各点所代表传感意义不同,以地层监控为例,当大雨来袭,有土石流发生可能时,系统必须分辨各地点传感器IP,才能判别各地地质的不同变化,而设置传感点也需要专业经验。

国土监测系统所使用的传感器都设至于户外,其封装设计有其强固要求,尤其是台湾,台湾为岛屿地形,湿气相当重,因此防潮设计相对重要,而如果是海岸线的水文监测,则还要加上防盐蚀,除强固性要求外,电源也是重点,户外的传感器不可能随时更换电池,因此电源供应设计非常重要,目前传感器的电池选择,目前仍以铅酸电池为主,不过铅酸电池寿命用尽后的处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简单的太阳能蓄电与燃料电池是此类传感器未来的趋势。

国土检测的通讯考量

至于在传输方面,传感器常见的通讯技术是Zigbee与Wi-Fi,不过Zigbee有其缺点,包括带宽有限、各厂商间兼容性不佳、少量架构成本偏高等问题,Wi-Fi则是耗电高,对设置于户外的传感器来说问题相当大,Zigbee与Wi-Fi的另一个问题是频段,这两者都是走2.4GHz,此一频段所使用的设备多,信号容易受到干扰,Wi-Fi阵营推出走5GHz的 IEEE 802.11ac,虽然解决了干扰问题,不过频段高,穿透力就会变弱,常设于户外环境的传感器,通讯传输容易受到树木、高山阻隔,对此国外常用的433MHz、900MHz等射频技术,反而是较佳选择,不过这受限于各国法令,无法一体适用。

防救灾体系的传感器撷取信息后,会将信息传送至此一区域的记录器,记录器再将汇集的信号传回后端,至于纪录器的信号传送则为复合式,端视当地状况选择,一般而言若当地布有线路,则当然以有线传送效能最高,若没有布线,则以3G技术传送,目前台湾的3G基站涵盖率已接近100%,因此问题不大,主要考量在于3G使用所产生的费率。

在上层系统方面,国土监测系统不同,所需要的系统功能也就相异,因此防救灾系统会有一定程度的定制化需求,目前系统整合厂商在这方面都有提供相关服务,由于各单位的防救灾系统需求不同,由于这类系统的数据判断,取决于前端传感器信号累积,防灾系统的信号传感,通常有其时间间隔,记录器纪录当区每一段时间的传感器数据,再行回送,后端系统再依据部这些数据进行判别与决策依据,而不同领域的数据量有不同特性,因此需要一定的定制化设计。

防灾机关整合才是重点

由于现在台湾的国土监测系统并没有统一整合,中央与各地方政府各有其系统,且系统之间不易整合,对此,系统厂商多以整合与服务导向架构设计平台,,目前看来Web仍是最开放的架构,因此透过Web架构,将有效提升政府各局处系统的串连问题。

云端平台的建立,可让数据的附加价值变得更高,以台湾为例,目前台湾各县市政府都已导入防灾云端平台,利用其所汇集的历史信息,模拟豪大雨发生时各地的淹水状况,除雨量监测外,新竹县尖石乡的大鹿林道也已使用相关纪录器与云端平台,其作法是在边坡遍设地锚,地锚与地锚之间则以光纤互联,当土质滑动,该处的光纤就会地形凹折,藉由凹折位置来判端各点的地层走向与位置。

就防救灾系统建置现况来看,台湾相关建设已算完全,目前的问题是各县市政府之间的系统建置各行其事,系统之间整合不易,甚至单一县市之下各局处也有此问题,这种情况不但会使信息无法最佳化使用,也常会出现设备重复购置的资源浪掷问题,因此台湾的防救灾政策首要之务,应是设置专责机关,整合全国相关资源,方能让防救灾系统步上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