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IT敏捷度 驱动无限商机 智能应用 影音
DForum0626
Event

加速IT敏捷度 驱动无限商机

  • DigiTimes企划

现今企业数据中心所面临的挑战,其实不在少数。分别在全球、台湾储存设备市场,拥有18~20%高占有率的NetApp,其资深技术顾问张展智认为,首要挑战乃是随着数据持续增长,因而带来的成本负担。

人们也许好奇,以目前硬盘容量来看,动辄好几个TB,比从前不知增大了多少倍,但容量满载的速度,却未因此而延缓。张展智举最简单的例子,从前数码镜头像素偏低,一张相片了不起几MB大小,现在则讲求高清、甚或超清,导致相片随随便便就十几个MB起跳,再加上使用者又想复制多份至多个应用场域,因而占据庞大储存空间,硬盘容量再大,也难以追赶需求爆涨的速度。

其余挑战还包括,应用程序服务层级不断提高,以及使用者对IT回应速度的期望增加,用户针对任一应用服务所要求的回应时间愈来愈短,需求型态也愈来愈「夸张」,在此情况下,企业数据中心的转型,实属势在必行!

张展智表示,根据应用程序数量、非结构化数据比例、物件数量、效能评量与SLA、容量评量与成长速率等各项衡量指标,企业现有的IT基础架构能否因应未来需求,快则2013年、慢则2014年,就将会进入一个「转折点」,当这个转折点来临时,企业若已做好准备,则种种大量需求,便是助涨企业IT效能的推力,不致成为负担。

何以数据中心转型如此重要?环顾当前周遭环境,数码镜头普遍来到1,300像素,移动App快速增生,诸如行车记录器、Web Camera等载具大行其道,因应个资法需要一网打尽「凡走过所留之痕迹」,再加上随着业务成长、应用程序数量增多,但老板给的IT预算并未同步增长,因此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做更多事,无疑考验着IT基础架构。

至于数据中心迈向转型之途径,则须从最起始的封闭式,循序朝向虚拟化、SLA定义、自动化、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等里程碑逐步演进,但无论如何,唯有凭藉一个「敏捷数据基础架构」,形塑以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才能令IT快速契合客户期望。

敏捷数据基础架构需要具备几项特质。第一是智能数据管理,意即透过单一界面,再加上一次性的配置设定、政策定义、SLA确立,即可妥善管好数据中心内部所有储存资源,以避免以往部署应用服务之旷日费时;第二是至久的数据可用度,即使付出相同的代价,犹可换得更佳性能,并建立4、5、6甚至更多个9的高可用度;第三是无限的数据扩充,无论基于任何缘故,服务器或储存设备面临更新或汰换时,原有服务都不需要停机。

有监于此,NetApp遂以至能、至久、至极等三大标竿,致力提供予用户敏捷数据基础架构。张展智指出,所谓「至能」,主要诉诸智能数据管理机能,藉由服务自动化与分析,将储存设备管理、资源配置及保护整合于单一视图,另可透过分析预先掌握现有容量或效能之瓶颈,确保可用度、性能及组态符合预期的服务需求层级,且其间种种管理举措皆属自动化,不需人员介入处理。

此外则援引重复数据删除、压缩等技术形塑数据减量效应,并藉由FlexClone技术减少完整复本的备份数量,好让企业在面临大量数据成长时,仍能有效控制成本。另一方面,透过虚拟储存分层技术,使用户轻而易举地自动调整数据效率层级。

而在「至久」部分,透过无缝扩充容量与效能、重新平衡工作负载等技术特质,使例行性升级或更换作业都不需停机,以维系不中断营运;藉由内嵌式数据安全机制,以完整磁碟加密、以角色为基础的存取控制实施多层安全控管,防止任何人在未经授权下存取数据;经由整合式数据保护,落实「一经设定、高枕无忧」数据保护愿景,避免人员在执行备份或备援时出现错误。

有关「至极」,其养分则来自饶富弹性的IT基础架构,个中包含了适用于任何传输协定(含FC、FCoE、iSCSI、NFS/pNFS、CIFS/SMB或Object)的统一化架构,好让NetApp用户得以同一控制器实现NAS或SAN等储存需求,不需外挂任何应用程序或闸道器,并引导用户转以SSD作为数据储存重心,据此延伸快取资源;另一重点是安全的多重用户共享,旨在营造储存虚拟化的End-to-end整合环境,意即在多重用户共享工作设定的前提下,使不同部门或事业体犹能单独管理每个资源集区,并可整合式用户个别备份及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