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五」大举投入制造业e化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1
DFORUM
AVNET

中国「十二五」大举投入制造业e化

  • DigiTimes企划

面对中国大陆制造业积极e化的布局,台湾信息软件服务业也应抓紧商机。
面对中国大陆制造业积极e化的布局,台湾信息软件服务业也应抓紧商机。

中国大陆近几年来的制造优势,虽已不像过去这麽强大,但累积多年的基础,仍是许多制造业进行全球布局时,价值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国大陆官方因为感受到中国大陆「世界工厂」的优势正在渐渐流失,也正积极推动制造业e化,一方面提升制造业效能,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带动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

而对在中国大陆早已生根立足的台商而言,更必须掌握中国大陆官方在制造业e化的规划策略,方能提早因应,掌握制造优势。

RFID相关应用是中国「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开发项目

RFID相关应用是中国「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开发项目

十二五计划积极提升制造业服务化

中国科学技术部指出,透过「十一五」制造业e化工程的实施,2009年中国制造业e化指数已达159.77,较2006年成长13%,而作为示范企业的的软件应用比率和功能应用深度,都明显高于一般企业,劳动生产率、产品合格率和毛利率,都远高于制造业平均值,e化应用领域涵盖设计、制造、管理及营销等全业务流程,已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但另一方面,科学技术部也指出,中国制造业e化的水准,与现实需求仍存在巨大差距。如制造业多半只关注技术和软件功能的先进性,对于如何优化企业业务流程、业务模式创新变革的作用的关注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此外,中国制造业e化系统多半分布在设计制造和管理的环节上,对于产业价值链高端的服务环节支撑明显不足,无法摆脱模仿跟踪的局面,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无法满足制造业多层次和多类型的需求。

物联网成中国制造业e化关键技术

为了提升中国制造业e化的效能,中国大陆官方已在「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中定下总体目标,希望能发展融合制造知识、产品创新研发、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的关键技术,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与软件产品,以支持制造业服务化、物联网、新一代整合协同为代表的制造业,同时带动相关软件产品与系统的应用率提高10%。

以物联网关键技术为例,在「十二五」的规划中,将针对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生产制造和制造服务过程可视化、智能化和精益化,以及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需求,开展面相产品制造和服务的RFID特种标签、智能读写终端设备、嵌入式网络化RFID实时控制器、RFID智能信息融合与系统整合技术等关键,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及整合平台。

如此一来,就能实现制造物联整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定位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及嵌入式系统等,应用于原材料供货、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过程控制、智能控制、物流配送等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的目标,显然不只是要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效能而已,更希望能借此提升中国大陆在企业IT软件业的实力,进而拓展海外市场,摆脱目前多由外国厂商主导的局面。

台湾信息软件业也有商机

台北科技大学陈铭崑教授指出,产业e化是台湾制造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世界先进国家产业升级或转型重要的方案,中国制造业近10年来,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e化需求日益提高,随着两岸制造行销的关系日益密切,如何透过e化,争取台湾信息服务软件业的商机,也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台湾早在1999年6月就由政府推动「产业自动化及电子化推动方案」,将消费者的需求与企业的供应链(原料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间的电子商务串联起来,还特别成立「产业e化服务团」,具体诊断出企业供应链每个环节的弱项所在,以掌握企业症结,理解发生原因,进而提出改善方案,累积不少宝贵的e化实务经验,在累计超过13,000家次企业的实施成果方面,平均台湾企业电子化能力进步幅度达43%,台湾制造业e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要如何在中国大陆大举投入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能够将过去的成功经验复制过去,进而建立更强的软实力,是产官学各个领域都值得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