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客户忧依赖中国被掐喉 台湾太阳能照向全球露曙光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1
AI EXPO 2026
Security Summit

国际客户忧依赖中国被掐喉 台湾太阳能照向全球露曙光

  • 黄女瑛台北

虽进军美国进度不明,但台系太阳能厂国际接轨渐露曙光。李建梁摄
虽进军美国进度不明,但台系太阳能厂国际接轨渐露曙光。李建梁摄

近期台湾太阳能供应链市场传出,国际买家因担心过度依赖中国太阳能,会有被掐喉的危机,自2023年起拟订单重分配,部分比例下往台湾。另外,部分国家启动在地自制,也想与台系厂进行技术合作,台湾供应链与国际接轨曙光现。
 
太阳能业者表示,受到两国集团(G2)等地缘政治趋势影响,2023年台系厂在接单上开始感受差异化,除了境内需求外,境外业者也积极敲门询问产能与供货配合度,主要是过往几乎全依赖中系产品,担心被掐喉,因此,希望重分配订单,对风险进行控管。
 
目前在日本参加PV EXPO的茂迪总经理叶正贤说,境外客户对新时代的TopCon技术尤其看重,2023年主动来台接洽。茂迪是台系唯一参展者,要展现的是茂迪重返国际的决心。
 
太阳能业者指出,除了国际客户有订单重分配的情况,全球在地自制兴起,包括部分欧洲、美系业者也来敲门,希望台系厂透过技术、设备作嫁的投资方式,赴当地投资。这背后还有当地政府的补助,期让与当地企业携手的台系厂,可以更稳定在地生根,目前以台系模块业者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加速台系厂将技术、设备外移的动力之一,还包括2022年底台湾讨论的第三地模块大幅进口,疑似有中国制电池混杂其中的争议,由于政府未给出具体检视的解决方案,这让部分业者对境内制造失去信心,认为总有一天会被便宜的外来模块边缘化,所以,考虑另谋他乡发展。
 
与国际接轨的案例中,还包括先前频繁来台敲门的美系太阳能厂,欲藉由美国《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与台系厂合作,争抢在地商机。但,彼此对合作仍未达到基本共识,还有中系厂也积极前往美国设厂,业者坦言,截至目前为止,台系厂赴美的进度仍不明。
 
据PV-Tech报导,近日,开发商Invenergy计划与中国隆基绿能合作,在美国俄亥俄州建立年产能5,000百万瓦(MW)美国最大的太阳能模块厂,此亦为隆基首次进入美国制造市场。业者预估,电池可能来自隆基越南或马来西亚厂。
 
若就中系厂进驻美国情况来看,早在2019年晶科就进驻佛罗里达设模块厂因应当时美对中的双反。这波IRA带动,除隆基外,晶澳在2月公布计划在美建2,000MW模块厂。
 
近二年,受到美国对东南亚反规避调查或打击新疆强迫劳动等措施冲击,晶科、隆基、晶澳都有进口模块被美国海关扣留。据全球光伏2022年中报导,约有1,000多批、价值数亿美元的模块堆积在美国港口。2022年底GLPV指出,晶科被美国海光暂扣的首批模块已放行。
 
当下全球太阳能市场,中国供应链聚落效应发挥最淋漓尽致,模块产品市占率约9成,上游材料、设备等亦具主导地位。在全球节能减碳及地缘政治下,中国太阳能主导全球显得抢眼,纷掀起在地自制潮。
 
而考量到全球在地化声浪大,中国在2022年下半也速让次时代的TopCon成主流产品,更明显拉开与其他区潜在竞争对手的技术距离。另外,2023年中国政府也担心太阳能技术外流,拟对太阳能硅片进行技术、设备等出口限制,引起全球担心自制之路受阻,将愈发依赖「中国制」产品;不过,该限制仍处于意见徵询阶段,还未拍板。
 

 
 
责任编辑:陈至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