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2.x/Honeycomb平板电脑产品发展趋势
在Apple推出iPad后,市场出现一股强大的平板电脑应用热潮,原本众多硬件厂商推广多年无积极成效的WinTel平板电脑,也参考iPad成功模式,尝试推出ARM-Based的平板装置,而关键的操作系统平台则以Google Android为基础的Honeycomb,试图挑战iPad的市场地位...
Apple iPad在产业分析师的观察下,是具备年销量超过2,500万台实力的市场热门产品,但观察iPad的产品形式,其实早在数年前PC/NB业者积极投入的Windows+Intel解决方案的Tablet PC已有类似产品推出,只是当时碍于产品架构以轻量化的Windows为发展基础,造成Tablet PC产品背负了繁重的运行负荷,再加上硬件架构在省电、3D加速、固态存储元件...等多项基础未完善的情况下,市场表现未如预期。
在WinTel形式的Tablet装置出现成长瓶颈之后,iPad采取以Unix为基础的Mac OS X搭配ARM架构硬件与固态存储元件进行整合,加上有iPhone、iPod Touch前期产品发展的完善化应用模式与使用习惯,因此iPad推出的初期即吸引众多使用者抢购。
为了跟上这波xPad热潮,早期非Apple的平板电脑制造商,会出现两种不同的产品开发路线,一是参考Apple iPad架构,采ARM处理器的简化型产品,在系统方面使用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码系统进行整合。另一种是采取相对熟悉的WinTel架构,将笔记本电脑朝平板化设计。
而采取WinTel架构进行平板产品整合的方向,则会秉持将笔记本电脑功能极度轻薄化的设计方针,在机构上可能会出现纯平板或是可旋转或拆卸屏幕式的类平板设计,让平板装置可透过产品机构的转换设计,轻松达到熟悉的笔记本电脑操作环境。
iPad精简形式的系统、操作与应用概念,让消费者体验精简化的平板装置产品架构,继而成功创造新的应用市场后,多数PC/NB业者也开始尝试复制iPad成功模式,试图采取针对移动设备发展的开放源码系统、搭配ARM架构去进行软/硬件整合。遵循xPad路线的产品,采取ARM的运算平台设计,架构上相对省电,效能可因应基本的平板运算,搭配关键的通讯模块,亦可支应上网、收发电子邮件、SNS社群网络等应用需求,在产品定位上可以达到近似iPad的效果。
多元传感已成Tablet平台必备功能
观察Apple iPad的成功产品架构,第1代iPad产品为透过电容触控面板以触按屏幕为主要操作方式,同时搭配Wi-Fi定位,3G版则额外支持AGPS定位,硬件另整合加速度感应器。在iPad 2的改版架构里,则再加入精密度更高的陀螺仪传感器,让3D空间的动态传感更加精准。
而对xPad的平板装置来说,目前亦跟随iPad成功脚步持续发展,如GPS卫星定位功能,已成为标准设计,另在加速度感应器、光感应器,甚至是陀螺仪MEMS感应系统,甚至还有Honeycomb系统的Tablet装置额外搭载气压传感MEMS元件,甚至整合了NFC无线传感技术,提供软件开发商研发未来性的应用方式。多传感技术的支持,在xPad的平台产品,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标准功能,这对于发展跨xPad的软件应用发展商来说,只要因应不同平台传感元件控制接口进行整合,就能让应用程序在不同装置进行跨平台发布。
Android 2.x或是Honeycomb?
早期平板装置在开发上大多是采取将手机版本的硬件、系统(Android 2.x)放大屏幕进行整合,利用现存的元件供应链仅需变更屏幕与机壳,就能投入生产Tablet类型产品。有些产品取消3G基带、通讯模块,有些则维持原有通讯功能设计(如Samsung Galaxy Tab),此一现象在目前多数10寸以下的Android 2.x平板装置仍相当常见。
Honeycomb为Google针对Tablet平台推出的Android操作系统,架构是针对大尺寸化的Tablet应用进行系统设计,改版重点为大幅针对硬件进行改动,以因应Tablet不同于移动电话的操作形式,而以往小显示幕的3D或是GUI的需求较低,换到Tablet应用屏幕尺寸达9.7~10.1寸、屏幕分辨率1,024 x 768,光是系统UI就得大幅调整。
比较Android 2.x与3.0版本差异,会发现3.0版的xPad是回归到更完整的应用,通讯功能成为辅助角色,操作系统等于全面翻新,因应大画面的改版设计,把原有针对单手持握手机的应用模式,改成便于双手的操作型态,目前Honeycomb已有Motorola、acer、ASUS推出对应产品,而Sony、LG、Samsung也即将推出新品抢攻市场,其后势发展不可小觑。
Tablet硬件效能持续进化
xPad纷纷把Apple iPad当作假想敌,首要面对的即是iPad在3D处理、运作效能的大幅超前优势。而在xPad可见度极高的ARM嵌入式处理器,也针对这波效能需求进行架构上的调整,例如发展出商品化的多核心产品,目前已有双核架构产品,2011年可望推出4核心产品以因应市场需求。ARM架构的运作时脉目前已有1~1.5GHz水准,未来产品也可望将时脉提升至1.5GHz以上,同时维持嵌入式架构的低功耗电源表现。
而在运作效能方面,Tablet屏幕加大同时也代表着图形运算效能对硬件的考验更多!这必须在系统核心导入更强悍的图形加速解决方案,尤其在屏幕放大后的Honeycomb系列产品,也会造成新的开发问题。就Honeycomb的产品架构来观察,产品线全面导入目前最新的NVIDIA Tegra 2整合处理器,产品具备1080p影音内容实时硬件解压处理、3D图形实时渲染,系统也不致于会被复杂的图形处理拖慢运行速度。
以产品设计的观点来看,复制Apple iPad成功模式或是延续WinTel的持续性创新模式所开发的平板产品,其实没有所谓谁抄谁的问题,毕竟平板电脑市场在Apple推出iPad之后才被验证概念可行,让开发厂商重新检视基于硬件、操作系统、服务架构三位一体的极度简化设计方式,搭配低价的行销策略,才能创造平板产品足以诱人的甜蜜点。
- 网通产业COMPUTEX热点聚焦无线多媒体
- IT大厂争相跨足 智能家电抢搭物联网及云端商机
- 十铨主打USB 3.0周边 高速传输是最大卖点
- 200流明微型投影机问世 移动投影市场起飞在望
- 锁定特殊POS应用市场 自助结帐机现身COMPUTEX
- 区域3D裸眼显示技术助阵 挑战东芝 华硕推出裸眼3D NB
- 防水防尘 工业级平板抢进商用市场
- 英特尔、微软力拱快速开机 BIOS厂系微受关注
- 高速Thunderbolt I/O技术发烧 搭DisplayPort顺风车抢进市场
- USB 3.0挟现有USB普及应用优势 成未来高速传输界面主流
- Qualcomm Atheros与Wilocity共同推出业界第1款符合标准的Multi-Gigabit无线芯片组
- MIPS于COMPUTEX展示多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MIPS-Based产品
- LTE技术持续发展 未来应用可期
- 铠应科技多用途数码看板播放器于台北国际电脑展全新登场
- 散热一夏 <<系列报导二>> 太阳能市场持续成长 传祥微电机深耕有成
- Twntech卓岳国际提供全方位的HDMI解决方案
- Quicklogic以CSSP方案提升移动产品的使用者体验
- 多元无线技术竞逐 家庭无线宽频应用趋成熟
- 从Google IO年度开发者大会 看Android系统未来布局
- HDMI、DisplayPort积极抢攻联网装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