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赖安控成全球新需求 台湾在新竞局中站上产业前线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1
Event
DFORUM

可信赖安控成全球新需求 台湾在新竞局中站上产业前线

  • 林佩莹台北

经济部产业发展署署长邱求慧(左一),莅临IC之音「春风华语聚焦台湾」节目专访。DIGITIEMS摄
经济部产业发展署署长邱求慧(左一),莅临IC之音「春风华语聚焦台湾」节目专访。DIGITIEMS摄

科技变动快速、信息威胁不断升级,安全已不只是国家层级的议题,也深深影响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信息安全是多数民众熟悉的名词,但「安控」的范围究竟涵盖什麽、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系,往往理解有限。对此,经济部产业发展署署长邱求慧日前在IC之音「春风华语聚焦台湾」节目中指出,安控早已遍布各类公共环境,并正快速延伸至交通、医疗与长照等场域,成为支撑社会整体安全的重要基础。

邱求慧表示,安控的范围远超过一般人熟悉的网安,凡与人身或财产安全相关的技术与设备皆属其内,包括监视器、门禁、环境传感、火警通报,以及无人机灾害空拍等多元应用。车用行车记录器若结合AI亦能进移动态识别,航空站使用的红外线体温侦测与人流分析也属其中。他强调,安控技术的核心在于整合传感、影像与通讯能力,使系统能更精准掌握环境状态,提供实时且可信赖的安全判断。

近年安控被视为台湾继半导体之后的另一个金鸡母,背后原因并非产值膨胀,而是国际市场需求正在急速转变。邱求慧指出,安控攸关公共安全,各国愈发重视产品的可信度与供应链透明度。2019年美国《国防授权法》明确禁止政府采购中国来源的安控与网安产品,欧盟的「网络韧性法案」也要求揭露安控产品中软件与供应链的来源。

上述规范让全球市场开始寻找可信赖的替代供应者,在此情势下,兼具技术与体制优势的台湾产业成为重要选择。他表示,中国产品的价格虽低,但安全性与可信度上始终备受质疑。也正因如此,全球各国更重视安全、透明与信任基础的安控产品,「可信赖安控」需求明显升温,进一步为台湾带来实质而明确的产业机会。

面对全球对安全产品的高标准期待,台湾要在安控领域站稳脚步,关键在于技术自主。邱求慧认为,台湾必须具备自主的芯片设计能力,并掌握软件与通讯系统的核心技术,让产品不受制于外部供应链,才能避免依赖可能存在风险的来源,进而获得国际市场的信任。他强调,台湾在ICT、半导体与系统整合上的既有实力已受到全球肯定,而这些也是安控产业建立可信度的重要基础。

政府协助产业升级  捷运AI安控测试成为示范场域

为加速台湾安控技术的落地应用,产发署从研发辅导到示范场域建置多管齐下推动。邱求慧以产发署协助宏碁开发的捷运车厢AI安控系统为例,该系统已与台北捷运合作,在淡水线列车上进行实地测试,能在车厢出现骚动、对峙或逃窜等突发状况时于三秒内自动判断并通报站务或列车人员。

相较过去依赖乘客按下紧急按钮再由人员判断的流程,智能系统可大幅缩短反应时间并提升判断精准度。此示范不仅展现台湾企业在安控技术上的能力,也显示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安控在公共交通场域的实际导入。

至于捷运车厢监控系统,因涉及民众个资议题,目前AI功能仍在测试阶段,未来是否全面导入将由捷运公司评估。邱求慧强调,系统设计必须避免蒐集或存储个人数据,功能仅限于判断公共安全事件;产发署也会要求厂商在开发过程中同时兼顾隐私与安全,确保民众权益不受影响。

除了公共场合,安控近年也被应用于医疗长照场域。邱求慧提到,台湾已进入高龄社会,照护需求上升,医护与长照人力逐年吃紧,安控系统可协助场域管理者掌握长者状况,侦测到跌倒或异常行为时立即通报照护人员。藉由自动化技术与实时判断功能,减轻人力负担、提升照护品质与安全性。

邱求慧最后表示,台湾安控产业已从过去的设备制造,延伸至芯片、软件、AI与通讯技术的系统整合,透过创新方式解决安全问题。期望在未来全球安控生态系中,台湾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持续为场域业者与民众带来更安全、更便利的生活环境。

《春风华语‧聚焦台湾》专访在线听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