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机器人更「拟人」 非夕科技的创新之路 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DForum0515

让机器人更「拟人」 非夕科技的创新之路

  • 刘中兴台北

以适应性机器人为基元的全自动适应性产线。Flexiv
以适应性机器人为基元的全自动适应性产线。Flexiv

工业机械臂的应用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现在,许多自动化工厂里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然而,根据McKinsey Report的研究,在现有的技术架构下,只有不到5%的职业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世界范围内的机器人使用率仍然极低。

使用率低的本质是机器人的能力仍无法匹敌人工,不能给使用者带来更优价值。2016年,几个在史丹佛大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工作的年轻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在一系列头脑风暴和实地调研之后,决意跳出原有的机器人技术架构另辟蹊径——打造足够仿人的机器人。随后,他们成立了Flexiv非夕科技。

传统工业机器人在工作时,需要先拍摄周围环境和物体,再对作业轨迹和任务进行缺省,如果过程中环境、物体、需求出现了变化,就很容易导致不理想的结果。想要让机器人足够“仿人”,就要让它能够像人类一样适应复杂的任务和环境。

因此,非夕将新一代的机械臂定义为适应性机器人(Adaptive Robot)。
自成立后,非夕从0到1探索创造理想机器人的路径,并通过多年的积累,在以下四个技术维度取得了创新突破:
1. 研发全新力觉感应技术,让机器人的力感知实现如手感一般的精细触觉;
2. 对机器人底层软硬件进行力控优化,实现堪比人体条件反射的力觉调整和控制;
3. 让机器人具备全身力控规划能力,达到“小脑”层面的协调;
4. 打造云-边-端协同一体的通用AI平台,为机器人完善智能“大脑”。

基于这些底层能力,适应性机器人具备了这些关键特性:
- 适应操作物件的不确定性,具有较高的位置误差容忍度。在产在线,通常会存在无法避免的产品公差、制程误差或受力发生的形变、装配或检测流程累积的误差、AI视觉的系统误差等,适应性机器人可以补偿这些误差,确保能够高品质完成工作。

- 适应复杂外部环境的干扰,具有强抗干扰能力。当机器人周围的环境发生震动或扰动,如AGV晃动、产线震动、人为干扰时,适应性机器人可以很好地抵消或顺应干扰,持续进行工作。

- 适应类似任务的快速迁移,具有智能可迁移的能力。适应性机器人只需简易配置便可处理大量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的工作任务,便于产线的快速建置、换型、换线。

2019年,非夕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台适应性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关注。目前,非夕已经发布了七轴适应性机器人Rizon拂晓系列(Rizon 4, Rizon 4s, Rizon 10)、力控并联机器人Moonlight玄晖和力控夹爪Grav星擎系列(Grav、Grav Enhanced)。

此外,为方便现场部署、高效完成机器人程序设计、并激发开发者创造力创建复杂应用,非夕接连推出了图形化程序设计系统Flexiv Elements、功能强大的开发套件Flexiv RDK、和通用机器人人工智能系统NOEMA。

目前,基于适应性机器人多方面的能力,非夕面向汽车、3C电子、一般工业、新能源、航空航太、家电、医疗、农业、物流、餐饮、科研等多个领域提供包括适应性装配、表面处理、物料搬运、机器看护、服务类等作业场景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客户遍布亚洲、北美洲、欧洲。

2022年,非夕完成近一亿美元B+轮融资,成为通用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