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所罗门陈政隆首登GTC专题演讲 | Pat Gelsinger意外现身GTC说了什麽?
早安。
NVIDIA的AI服务器更新换代超快速,被各界高度关注的GB200 NVL72机柜,历经多方努力,良率终有提升,却已面临换代命运,被业界戏称为「最短命」AI机柜。供应链指出,下半年要量产的Blackwell Ultra(或称GB300)NVL72机柜,出货可望相对顺畅。
DIGITIMES记者陈玉娟在GTC 2025大会现场,提到她最意外的是看到Pat Gelsinger竟然也出现在会场,不过媒体都无法接近采访,他现在是挂着Gloo董事长,主要是接受Acquired podcast专访,其中除了笑谈Nvidia真的是太好运之外,也提到量子运算在5年内可看到实际运用。完整Pat Gelsinger发言,请见下方编辑手记。
当然,玉娟也提供了一手在GTC台湾夜市走逛的画面,她表示食物都很贵,还好黄仁勳给她一份串烤烧鸡肉。
以下是今日5则科技供应链重点新闻摘要:
经济部于2015年起推动「全球研发创新夥伴计划」,并于2020年推动「领航企业研发深耕计划」(大A+计划),已成功引进美光(Micron)、NVIDIA、超微(AMD)等国际大厂在台设立研发中心。不过官员透露,郭智辉接任经济部长后要求外商在台湾要有5成员工是从海外招募,且不可挖角本土业者的人才,此举引发外商强烈反弹,直到美光妥协,其他外商才勉强同意遵照办理。
根据经济部公布的统计,在政府祭出优惠补助政策后,已促成美光、NVIDIA、超微、 英飞凌(Infineon)、 恩智浦(NXP)、ASML、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发(Lam Research)、新思科技(Synopsys)、益华大厂来台投资,引进AI软硬件、高带宽存储器(HBM)、车用芯片、半导体设备、EDA软件工具等关键技术来台,与台厂共同合作研发。2024年促成国际大厂在台研发投资金额达新台币24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NVIDIA年度GTC盛会登场,在机器人领域中首批被点名的重要合作夥伴,所罗门董事长陈政隆除亲率团队出征,也首度担任专题演讲嘉宾,与黄仁勳女儿、现任NVIDIA产品经理的黄敏珊同台,探讨AI视觉在工业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应用。据悉,今年众多台厂由董事长、总经理亲自率队参展,而所罗门是唯一受邀担任演讲嘉宾的董座。
据了解,此次专题演讲除台厂所罗门受邀,也有西门子机器人部门技术长、泰瑞达(Teradyne)旗下Universal Robots的AI长同场发表演讲。陈政隆则分享所罗门的AI视觉技术,从传统工业应用,如缺陷检测与机械手臂,进一步延伸至人形机器人。
三阳工业旗下南阳实业身为现代汽车(Hyundai Motor)在台总代理,近年不遗余力地引进电动车(EV),2025年更宣布,将导入百万元以内的小型电动车Inster,预期将可为台湾电动乘用车市场带来一股新的成长动能。
南阳实业总经理徐伯达表示,2025年南阳实业将持续导入新能源车,除了豪华七人座MPV Ioniq 9、性能车款Ioniq 6 N之外,进口小型电动车Inster因售价预计为新台币(以下单位同)百万元起,消息一出便获得关注。
中国电动车(EV)新势力哪吒汽车近日爆重大危机。据传,该公司启动上海总部研发团队的解散程序,内部员工透露,哪吒汽车的员工总数已从春节后的约2,000人减少至1,700人,其中约200名员工仍在办理离职手续。
对此,哪吒法务部于3月19日出面澄清,解散研发团队是不实传闻;但公司确实正通过组织与流程优化,进一步降本增效。
自从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第一任期在2018年启动对中国的贸易战之后,台湾代工厂商的中国投资活动随即发生显着的转移现象。到了2025年川普的第二任期,台湾对美国的投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反观台湾对中国大陆的投资近2年只有约30几亿美元的规模,和早期台商前仆后继前进「世界工厂」的热潮有天壤之别。
编辑手记:GTC场子里的Pat Gelsinger
Gelsinger首先回顾了Nvidia在CEOJensen Huang领导下的转型历程。他表示,过去CPU曾是一方之霸,主宰操作系统、数据库和虚拟化等核心工作负载。然而,Nvidia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专注于吞吐量计算(throughput computing),也就是如今被称为加速计算的领域。Gelsinger坦言:「Jensen很幸运,碰上了AI的浪潮。AI工作负载非常容易并行化,这正适合GPU的架构。」
他高度赞赏Nvidia的远见与执行力,特别提到Jensen与开发者社群的紧密联系,推动了Nvidia从游戏产业走向更广泛的应用场景。然而,他也指出,GPU并非未来计算的唯一答案。「我认为GPU太贵了,贵了1万倍,无法完全实现我们想用AI推论部署做到的事情。」Gelsinger认为,推论(inference)需要更高效的架构,而这正是英特尔正在努力的方向。
量子计算:未来的关键突破
在谈及未来的计算技术时,Gelsinger展现了对量子计算的强烈信心。他预测:「在未来五年内,我们绝对会拥有可投入生产的量子计算。」他认为,量子处理单元(QPU)将与传统CPU和GPU并存,共同构成未来数据中心的核心。他解释道:「人类大部分有趣的事情都与量子效应相关,比如生物学和材料科学。量子计算将为这些领域带来突破。」
Gelsinger透露,英特尔已在实验室中积极探索量子计算,并与IBM、Quantinuum等公司合作,将量子机器与传统超级电脑结合,实现「量子-古典混合计算」。他强调,这种混合模式将针对不同问题发挥各自优势,并预言基于矽的量子计算将在本十年末实现百万量子位元的里程碑。
存储器与推论效率的挑战
除了量子计算,Gelsinger还提到存储器子系统的优化将是提升AI推论效率的关键。他指出,目前已有数家公司(如Fractal和D-Matrix)在探索内存计算技术,并表示英特尔也投资了相关领域。「我们需要让推论效率提高1万倍,这需要存储器层级结构的突破。」他说。
他同时强调,Nvidia的成功不仅在于硬件创新,更在于其与软件生态系统的深度整合。「Nvidia的动态适应能力和与开发者的连结是他们真正的实力所在。」Gelsinger笑称,Jensen的「超能力」在于总是比别人早一步看到未来,并推动整个产业前进。
英特尔的反思与展望
谈及英特尔自身的发展,Gelsinger提到曾经的Larrabee专案——一个试图结合CPU可编程性与吞吐量计算的计划。他坦言,如果英特尔当时坚持这条路线,今日的产业格局或许有所不同。然而,他也表示,工作负载最终决定了硬件的价值,而英特尔正在为「明天的需求」创新,包括更高效的推论架构和量子技术。
多元未来的数据中心
Gelsinger最后总结道,未来的数据中心将是一个多元化的生态系统,包括传统CPU、训练和推论优化的加速器,以及量子处理单元。他乐观地表示:「现在是做技术专家最令人兴奋的时刻。我只希望自己能年轻20岁,参与更多。」
责任编辑:陈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