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智能应用发展焦点回顾
【回顾2020智能医疗篇】从COVID-19到医材创新 5大趋势总动员
又到了岁末年终盘点整年医疗科技发展的时刻,2020年最热门关键字,非「COVID-19」、「新冠肺炎」莫属,而因为此全球性传染性疾病所衍伸出来的「零/非接触」、「负压隔离病房」、「线上医疗」、「在线协作」医疗科技需求,也让台湾资通讯软硬件、工业制造、金属工业、塑胶工业、系统整合厂商等各生态系全员出动。
以下我们可以从「冠状病毒的防疫、检测、疫苗、新药开发等台湾的机会与挑战」;「医疗科技的法规调合」;「线上医疗(Telemedicine)和移动健康(Mobile Health)的育苗」;「医疗器材创新趋势」;「医疗院所对于科技的导入与交流现况」等5大面向,回顾庚子2020台湾智能医疗。

面向一:COVID-19正股不分段单链RNA病毒S、M、E、N 4种蛋白组成
面对2019年12月开始传递的冠状病毒,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就是戴口罩,也因此台湾从过往日产能188万片,组织口罩国家队将产能在半年内提升至2,000万片,而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公共卫生概念下,各单位也透过口罩地图、健保快易通等App,让民众能够2周购买9片的方式落实全民防疫。
诸如钛隼科技的自动鼻咽采检机器人、大江生医透过机械手臂加速qPCR流程的自动化COVID-19(新冠肺炎)检疫设备QVS-96,在在都提升防疫与检测效率和安全;而在疫苗开发上,国光生技、联亚生技、高端疫苗等3家台湾队也努力从重组蛋白疫苗的方式研发中。

面向二:医疗科技多元又跨域 医材审查员培育及与产业沟通合作持续加速
台湾约莫有200~300家以上的生医新创公司,再加上医疗科技破坏式创新的特色,都让美国FDA与台湾食药署(TFDA),都需要更多时间与跨领域专业,评估医疗科技的安全和确效;取证后,在台湾也需要健保署、在美国需要商业保险公司的合作与支持,才有可能让自费码、自费项目、特材给付生态形成,让创新医材真正能够让病人消费者、医院等医疗服务提供者使用。
延伸阅读二:【蔡腾辉专栏】自付差额冷水澡 台湾智能医材产业的未来

面向三:线上医疗和移动健康 双管齐下生态分工服务更完整
2018年5月11日,台湾的通讯诊察治疗办法,开放了5~6种线上医疗使用情境,让山地、离岛、偏僻地区、急性住院病人出院3个月追踪治疗、长照慢笺、整合性照护病人、经主管机关认可、非本国籍之境外等病人,都能接受医院以线上医疗模式提供服务。
在医疗、健康、照护领域,则有如鸣医、医联网、健康联网等线上医疗平台,以及移动健康网站和App如WaCare、Dr.谷雨、Jubo、ASKiN皮肤好朋友提供在线谘询和医疗信息整合等综合B2C及B2B服务。

面向四:医疗器材创新力道强 疫情、体外、体内全包
疫情已感染全球超过7,200万人,造成超过160万人因此离世,也使得原本擅长于影像辅助判别的医疗AI应用,更受到市场瞩目。从数码病理研究、脑出血侦测、左心室射出分率(EF)量测、儿童骨龄分析,到现在的胸腔科侦测肺炎肺叶浸润,医疗AI的应用已能快速跟随临床需求而弹性转向。
从光学、热电能、医疗耗材、微创导管、压力传感、创新涂层,到术前中后定位、AVR、动态影像串接等软硬件技术整合的生医创新技术,着实展现台湾资通讯科技、塑胶、金属、光电等科技实力,在跨领域的医疗应用上能够成为最佳军火商。
面向五:北中南东离岛医疗院所 科技导入面向与不同聚焦
全年无休的医疗院所希望提供病人更好的服务、降低医疗人员的感染与疲劳程度,也才能够让机构营运更加顺畅,也因此,增加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满意度、降低出错率等元素都是各医院院长、部长、主任所关切;随着医疗科技如火如荼发展,在建立品牌形象与市场区隔的同时,医院也透过全新的室内动线设计、绿建筑、重大检测仪器、更方便的报到、挂号、缴费、领药等流程改善,提升服务品质。
北中南东与离岛医疗院所着重点也有不同之处,北部着重提升急重难罕见疾病的治疗;中部往医疗AI与微创手术等特色医疗发展;南部则囊扩线上医疗、重症、偏乡、整合医疗、慢性病照护;东部以线上医疗、居家、新时代医疗为不同的发展;离岛地区则以心脏、生殖、巡回车系统提供弹性服务。
延伸阅读五:【中部产业月报】串联全台医疗科技生态 中部医学创新量能展翅高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