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ST Microsite
林一平
  •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资工系终身讲座教授暨华邦电子讲座
现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资工系终身讲座教授暨华邦电子讲座,曾任科技部次长,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兴趣为物联网、移动计算及系统模拟,发展出一套物联网系统IoTtalk,广泛应用于智能农业、智能教育、智能校园等领域/场域。兴趣多元,喜好艺术、绘画、写作,遨游于科技与人文间自得其乐,着有<闪文集>、<大桥骤雨>。
第一位程序工程师—爱达・勒弗雷斯
爱达・勒弗雷斯(Ada Lovelace)是19世纪英国一位成就卓着的数学家,浪漫诗人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的女儿。她是史上第一位程序设计师。用现代的说法,她是开先河的「程序媛」、技压理工男的女学霸。爱达出生不久父母离异,与母亲相依为命。她的母亲Annabella Milbanke热爱数学,坚持让女儿从小开始学习逻辑、科学和数学。在19世纪男性沙文社会,这些学科几乎是女性的禁区,对这些学问感兴趣并愿意钻研的女性是极为罕见的机会。爱达从小对机器着迷,19岁时嫁给了一位名叫金(William King)的贵族青年。他曾经教过她数学。 丈夫被册封勒弗雷斯伯爵后,爱达・金夫人成为勒弗雷斯伯爵夫人。1833年,她遇到机械工程师巴贝奇(Charles Babbage),十分投缘,成为好友。巴贝奇提出了差分机与分析机的设计概念,其设计具有现代电脑的所有基本要素,分析机被认为是早期电脑的雏型,巴贝奇因此被视为电脑先驱。爱达对这个分析机极感兴趣,悉心研究,1842年为这部机器编写第一个程序,1843年在英国科学期刊上发表。后人视之为最早的电脑程序。爱达在论文中介绍如何为巴贝奇分析机创建代码,用来处理字母、符号和数字。她还为这部机器创建一种重覆一系列指令的方法,这个过程被称为「循环」(for loop),至今电脑程序还在使用。她建立循环和子程序概念,为计算程序拟定算法,写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程序设计流程图」。分析机从模型变成现实,经过100多年的时间。1940年代,英国科技奇人图灵(Alan Turing)受爱达的论述和设想的启发,开始建立现代电脑的理论。爱达于因治疗子宫颈癌失血过多而去世,享年36岁,被安葬在诺丁汉父亲拜伦的墓旁。她对电脑科学的贡献当时无人关注,直到她去世后才被人发现。如今,爱达是成为科技界杰出女性的象徵。美国国防部纪念这位伯爵夫人在电脑领域开先河的贡献,于 1980年将历时20年研制成功的高级程序语言命名为Ada语言。那是公认第四代电脑语言的主要代表。为了鼓励更多女生把科技事业作为人生追求,英国女权活动人士2009年发起倡议,每年规定一天作为主题日,举行各种活动庆祝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愈来愈多优秀的「理工女」跟「理工男」齐头并进。这一天被命名为「爱达・勒弗雷斯日」,简称ALD,定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二。爱达欣赏数学之美的能力是许多人,包括一些自认为是知识分子的人,所不具备的天赋。她意识到数学是一种美丽的语言,一种描述宇宙和具有诗意的语言。爱达拥有一种诗意的感性,使她能够将方程序看作描绘自然物理壮丽的笔触,就像她能够想像「红酒色的海」或「走在美丽中,像夜晚一样的女人」一样。但数学的吸引力更深;它是一种精神的表徵。数学「构成我们能够充分表达自然界巨大事实的唯一语言」,她说,它允许我们描绘在创造中展开的「相互关系的变化」。这个工具的运用让「弱小的人类思维,能最有效地读懂造物主的作品」。 
2024/2/5
知识的传播
知识传播的机制随着时间,持续演进。在实体书数码化后的今日,提到大量快速散布知识的机制,大家都公认是网际网络(Internet)。网际网络大量信息的交替下,产生ChatGPT这种极端智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更对人类的知识演进有巨大影响。如果问起大量复制知识的始祖是谁,西方人都会说是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 1398~1468)。古腾堡最早印行的圣经甚至成为很多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我每次访问耶鲁大学,一定会到拜内克古籍善本图书馆(Beineck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朝拜其收藏的纸本古腾堡圣经,百看不厌。全书以拉丁文印行,每页2栏,各42行,因此被称为「四十二行圣经」(42-line Bible)。每当我来到美国加州洛杉矶,也会到杭庭顿图书馆(The Huntington Library)朝拜其收藏的另一本古腾堡圣经,这是羊皮版,字迹清晰,油墨没有褪色或晕开。每次观赏,都是不同的惊喜。杭庭顿图书馆也收藏英国第一本印刷书籍《特洛伊历史故事集》(Recuyell of the Historyes of Troye),这作品原本是法国作家Raoul Lefèvre 创作于1464年的浪漫史诗,内容讲述希腊神话中行侠仗义的英雄故事,具备中世纪骑士文学的色彩。英国之前都是靠手抄本流传,直到William Caxton从欧洲大陆引进第一代印刷机。杭庭顿图书馆的主人Henry Huntington(1850~1927)有许多国内文物的收藏,但我找不到杭庭顿图书馆收藏最早的国内印刷书籍。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本,是1377年高丽佛经《白云和尙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一书。高丽的印刷术是学国内的。国内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早于古腾堡,但最早的国内印刷书籍却已失传。法国着名作家Rene Etiemble(1909~2002)称「所谓古腾堡可能是印刷术的发明人」是欧洲本位主义的欺骗行为。根据沈括(1031~1059)的《梦溪笔谈》,最早的活字印刷起源于1040年(宋朝),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替代雕版印刷术,包括制字、贮字、排版、拆板和刷印等一整套活字印刷术工序,与后世铅字排版的原理完全相同。其后历代出现各种活字铸造技术,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木头、陶土、陶瓷、铜等。然而活字印刷在国内并未流行,仍然以雕版印刷为主。毕昇只是一位工匠,历史文献上甚至未曾保存他的完整生平事蹟及肖像。若非当官的沈括帮他记上一笔,后世可能根本不知道毕昇是何许人也。尽管国内比欧洲早400年发明活字印刷术,成就却被漠视。近代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仍然归功于古腾堡。在网际网络推动出巨大数据的AI时代,我期待「现代毕昇」的出现,为华人争光。(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资工系终身讲座教授暨华邦电子讲座) 
2024/1/17
教育型机器人的作中学
科幻小说作家Isaac Asimov创造「机器人学」(Robotics)这个词汇。他创作9篇短篇小说,收录于《我,机器人》(I, Robot),描绘「正电子」(positronic)的发展,并探讨这项技术的道德含义。正电子类似人类,是拥有人工智能(AI)形式的机器人。机器人要模拟人类行为,很自然地会与AI结合,接下来又会衍伸出许多人文的议题。我演讲时会问听众: 「人类和机器人结婚有意义吗?」Asimov「机器人学」的框架极为宏大,包括机械工程学、资通讯电机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人类学。因此机器人相关的教育专题会成为STEM教育的很好实践方式。STEM是一项跨领域、科目整合的教学方式,核心着重于科学(Science)、 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数学(Math),后续也延伸包含艺术(Art)。2023年12月,台湾教育界人士对108课纲的做法有许多争议。我认为,解决方案是融合式的减法教育,其实就是STEM的精神。我更强调「作中学」的重要性,其中的实践方式是让学生进行融合不同学科的实作专题。很多人要我举出实例,当中一例是我发展的EduTalk平台。另一个例子则是在新竹县亚太美国学校举行亚太区的教育型机器人竞赛(VEX robotics signature events)。该赛事由机器人教育与竞赛基金会(The Robotics Education & Competition Foundation) 主办。这是全球最大的初中和高中机器人计划,每年会以一场游戏的形式呈现一个激动人心的工程挑战。在老师和导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全年参与构建创新机器人并进行竞争。VEX机器人竞赛可以在多个方面实践STEM教育。首先, VEX这一类的机器人竞赛透过提供亲身参与的机会,激发年轻学生参与设计、建造和程序设计机器人的经验。这种参与方式能从小引起对STEM领域的兴趣,鼓励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参与竞赛的学员将应用科学和工程原理,获得实际的经验。这种实践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弥合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这些竞赛也同时强调团队合作,分享看法,并善用多样的技能解决复杂问题。这些合作经验增进跨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创新项目。参与机器人竞赛的学生可轮流在团队中担任领导角色,有助于培养领导能力、专案管理技巧和责任感。参与机器人竞争需要参与者以有创造性的方式应对挑战并解决问题,从中培养批判性思维、适应性和韧性。参与学生会与来自产业的专业人士、导师和评审互动。这种接触使他们了解当前产业实践、标准和技术进步,为学生应对专业STEM领域的期望做好准备。在这次比赛战况激烈。冠亚军一直平手。在闭幕典礼时,朱家明校长邀请我颁奖。颁奖时,我讲5分钟鼓励学生的话。我放了3部影片,是我的研究团队及夥伴进行整合AI及机器手臂的成果,希望借此扩大学生们的视野。最后我给学生一句话: 「享受进行专案的乐趣,快乐的玩耍吧。」学生不只要「作中学」,更要「学中乐」。(现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资工系终身讲座教授暨华邦电子讲座)     
2023/12/28
深度伪造技术
Nikola Tesla(1856~1943)在1890年代预言「21世纪时,机器人将取代古代文明中奴隶劳动所占据的位置。」这项预言在当今的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下似乎正在实现。早期的AI技术已经能够大致准确地分辨狗和猫的图片,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突破性发展,它逐渐深入我们的生活并引领着社会变革。当AI技术进入深度伪造(DeepFake)的层次,将会加速我们进入元宇宙世界,实现Tesla的预言。深度伪造是一种透过电脑生成的影片技术,用于创造看似真实的虚假影像。它使用AI技术将一个人的脸替换为另一个人的脸,同时匹配微小的面部表情,从说话到皱眉都能保持一致。这项技术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和大量训练数据生成逼真的影片,使观众难以区分真实和伪造的影像。制作一个脸部交换的视频通常需要以下步骤:首先,使用编码器处理2个人数百万张的照片。编码器是一个AI系统,用于寻找并学习2个脸部之间的相似之处,并将这些相似之处简化为共同的特徵,并压缩图像。然后,使用一个名为解码器的第二个AI系统,从压缩的照片中恢复出脸部。你训练一个解码器来恢复第一个人的脸部,另一个解码器来恢复第二个人的脸部,因为这两张脸是不同的。当需要进行脸部交换时,只需将编码的照片输入「另一个」解码器。例如,将某甲的脸部压缩图像输入已经训练过某乙的解码器。然后,解码器使用某甲的表情和面部定位来重建某乙的脸部。为了制作逼真的影片,这个步骤必须处理每一帧画面。现今,训练某甲与某乙脸部的模型,以及在影片中合并脸部的过程,几乎可以实时完成。早期有名的深度伪造例子包括2个假影片:美国前总统Barack Obama称呼川普(Donald Trump)为「完全蠢货」和Mark Zuckerberg吹嘘对数十亿人的被盗数据拥有绝对控制。我们在乌克兰的战争中也见证假影片的应用,以及使用知名人物脸孔的成人内容。然而,深度伪造技术也可能被用于音频和图像,大部分国家禁止未经同意且具有邪恶目的的深度伪造使用。不过,除了潜在危险性,深度伪造技术在一些有趣且轻松的应用中也显示出潜力。例如,将深度伪造应用于教育领域,可以使课堂更有趣。想像一下,在英文课堂上,可以邀请虚构的名人来讲解课程,例如刘德华。虽然使用真实人物的深度伪造可能会被视为非法,但是使用不存在的人物则可以避免法律问题。企业也开发并销售深度伪造服务,以实现自动化新闻播报,甚至减少演员的参与,节省成本。例如,TikTok 上就有一个深度伪造的阿诺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使用俄语讲话,省去了他学习俄文的功夫。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且多样,但我们必须谨慎使用,以避免滥用和潜在的负面影响。只有在合法、道德且有创意的方式下,才能充分发挥深度伪造技术的潜力。(作者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资工系终身讲座教授暨华邦电子讲座) 
2023/12/15
智能农业与品茶之道
英国友人找我谈智能农业,询问能否检验茶的品质,此难度虽高,但有机会以我们发展的物联网技术AgriTalk完成其愿望。AgriTalk已有能力完成水质品评,因为我们曾经建置智能渔塭养殖,已经有分析水的基本知识与经验,知道如何利用水底传感器来量测水的硬度与酸硷值计算方式,可以进行茶水的分类品评。茶叶的分类也办得到,在茶叶发酵与烘焙过程,AgriTalk能以传感器(温湿度等)监测,再利用基因定序,可以品评6种不同发酵程度和不同烘焙程度的茶。真正的挑战是茶的风味,仍然依靠专家的感官来品评,包括气味、味道以及口感。现今电子鼻的传感准确度远逊于常人,遑论专家。味觉传感器发展仍在初阶,而口感更难定义。我们仍有很大努力空间。英国友人说他们爱喝茶已到了上瘾程度。在冷战时期,英国怕被苏联丢原子弹,盖了避难室。接下来绞尽脑汁地想,如何将大量的茶叶挤进避难室,供应英国佬喝下午茶。在英国的国家档案馆内有一份1955年英国食品部的极机密文件,当中写着,核战后茶的供应将非常吃紧,每个人平均每周吃不到一盎司,严重影响英国人「身心健康」。为了反讽英国人的爱喝茶,弗莱明(Ian Lancaster Fleming,1908~1964)将笔下的007庞德形容成不爱喝茶的人。传闻英国女王喜欢国内的绿茶。我曾为文提到英国女王与北埔「东方美人」茶的故事。发表之后,峨眉乡林文秀先生特地告知我,最顶级的东方美人茶主要生产地是在北埔旁边的峨眉乡。北埔是茶叶集散地,峨眉的茶都送到北埔来贩售,两地陪衬,相得益彰。林先生有雄心壮志,希望在峨眉乡塑造一个「东方美人街」,形成峨眉文化商圈,带动地方建设。他带我到峨眉乡的几个茶厂见识。其中徐耀良茶园及杨隆茶园的产品曾多次在全台湾的竞赛中赢得冠军。我品尝2个茶园的东方美人茶之后,果然花香、果香、茶香满溢,东方美人茶的茶树在小绿叶蝉的叮咬下,防御机制产生自然反应,散发出花果蜜香,成就了特殊风味,远胜于过去我喝过的茶。我询问其种植方式,他们都毫不藏私地与我分享。我综合其说法,种茶之道无他,细心及耐心是重点。当中有些需要耐心的工作可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我相信科技化后的东方美人茶必大有可观。
2023/12/4
AI时代企业的关键机会和思维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人工智能已深入人类生活。为了让产业、政府和学术界能够理解AI、GPT等科技的重要性及未来趋势,中华政大企业管理协会特别举办年度企业论坛,邀请国内专家探讨AI时代的产业策略,期许台湾把握人工智能的机会,引领世界经济向前。我被邀请给一个主题演讲(Keynote Speech),在论坛分享「AI时代企业的关键机会和思维」, 以智能城市的发展前景引导出台湾在AI时代的优势和发展策略,并探讨企业在这个时代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思维,以及AI对人类所带来的挑战和影响。为了因应AI所带来的挑战,我呼吁大家学习电脑语言(如Python),因为在未来,电脑语言将成为不可或缺的技能,并能够增强个人的竞争力。今日电脑语言已愈来愈人性化,形同学习英文或日文,大家不应害怕排斥。同时,我也提到在AI时代,数据的重要性变得非常突出,但我们必须注意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为数据的错误可能导致AI错误预测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有效管理和处理大量乾净的数据,同时也要关注隐私和法规问题,确保数据的合法使用,避免引发法律争议。我以白草莓病害侦测为例,经由生成对抗网络(GANs)生成图片训练演算法,我能将病变侦测的准确率由87.50%提升到 96.88%。另一个例子,梅约诊所(Mayo Clinic)和NVIDIA、MGH&BWH临床数据科学中心合作,使用GANs创建「假」脑部核磁共振扫描。他们发现,通过训练算法于这些「假」医学图像和10%真实图像,可以成功识别肿瘤,避免昂贵且艰钜的真实图像收集。关于企业在AI时代应该如何把握关键机会,我以公司部门改造为例,提出了以下步骤。首先,工作人员应该将年度目标与关键成果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置于一旁,优先找出日常工作中的瓶颈。接着,寻找适合的AI工具,或者藉由询问ChatGPT等技术来撰写能够串连API的程序,进行自动化。完成后,进行测试,一旦成功,便可将自动化流程固定下来。我最后强调,AI在现代社会中已变得不可或缺,我们不应忽视数据集中和计算力的重要性,也应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如何应对AI的发展和应用,因应未来AI所带来的变革和挑战。同时,我们也应更积极地应用AI来解决社会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期待AI能在未来带来更多的惊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福祉和进步。
2023/11/20
掌中戏的想像
将数码科技结合人文,呈现人生百态,是物联网最迷人之处。罗斯福夫人(Eleanor Roosevelt;1884~1962)说: 「我们是命运的傀儡,无法指挥命运,而是被它塑造。」,但是我们仍努力地想掌握人生,叙述生命的故事。在机缘巧合下,我担任布袋戏西田社的董事,就在掌中戏中发挥想像,布袋戏偶的命运掌握在我的手中。利用物联网技术,我与罗禾淋教授带领学生们创作PuppetTalk,能以智能手套控制机器人偶。于是我们跨越时空将传统布袋戏偶结合现代舞蹈,叙述我们的故事。PuppetTalk计划充分运用机器手臂操控实体掌中戏偶,透过动作捕捉手套纪录舞者在肢体延展时的手部动作,以手势牵动延伸到身体,因此把动作数据化,数据转译控制机械手臂之运动,如此如同再次思考戏偶的「动」到操偶的「姿」,再从操偶的「姿」到身体的「形」。形与意之间,印证偶戏历史在文化脉络中的传承,生生不息。计划第二阶段将加入多轴机械手臂,使操偶动作更趋近原样,使传承可以永恒。2022年,PuppetTalk受邀到德国TANZAHOi国际舞蹈节表演。我们打破德国人的想像,跨越东、西方地界,经由广达电脑提供的5G传输,由德国的智能手套控制台湾的机械手臂及掌中戏偶。我们是如此的贪心,跨越国境,线上操控。南纬集团旗下爱克(AiQ)的智能手套更结合罗禾淋教授的机器人偶及虚拟人物Avatar,荣获2023年日本设计大奖Good Design Award。PuppetTalk利用物联网(IoT)的智能手套传感,可以捕捉并纪录布袋戏大师的手势桥段,以云端大数据收集切割手势桥段,并以人工智能(AI)重组手势桥段,最后再以多媒体进行虚实人偶的互动整合。其技术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在论文中,我写下一首英文诗,并将之翻译成中文:「掌中乾坤有谁知,演戏疯来看戏痴;人生好比布袋戏,曲终人散乐自知。」在此时刻,心中喜乐,觉得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其实一直想塑造我们的,不是命运,而是旁人。罗斯福夫人忠告我们: 「永远不要让一个没有权力说“是”的人告诉你“不”。」这句话的意思是永远不要让别人说你不能做好某事,而这件事他们自己却从来没有做过。人们不乐见别人成功,看见他们比自己更好,常会阻止别人,并说是做不到的事。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不为浮议所动。经由布袋戏西田社,我亦有缘认识陈耀昌先生(《傀儡花》作者)。他曾笑着说,PuppetTalk和《傀儡花》都有以傀儡影射的深意。《傀儡花》不只反映历史,也反映时代传承,甚至反映族群命运及性格。藉由PuppetTalk的资通讯科技,我们企图掌握自己的命运,寻求永恒的传承。掌中戏是一个文创科技很好的例子,我们由布袋戏西田社的文创需求,连结到广达的5G技术以及南纬爱克的智能纺织技术,有无限想像的空间。
2023/11/7
第一部实用的电子计算机
我担任国立阳明交通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时,学院有不少老旧的大型电脑设备。根据学校流程,这些旧设备应该报废,以免占据空间。我当时觉得这些电脑代表计算机科学的演进,应该予以保存,而有了成立电脑历史博物馆的念头。经过十几年后,这个构想才由彭文志系主任实现,在信息学院的地下室成立博物馆。当初我担任院长时,国外友人愿意捐出一部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ENIA)部分零件,然而物换星移,最后没成功,相当可惜。ENIAC是首部实用的电子计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陆军军械部(ARMy Ordnance Department)为了量测枪炮的弹道,出资给宾州大学的摩尔学院(Moore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研制能进行大量计算的机器,以填写弹道表格。当时军方的联络人是Herman Goldstine少尉,而宾州大学计划主持人是John Brainerd教授,团队成员包括2位学生John Mauchly, 以及Presper Eckert。关于Brainerd对ENIAC的贡献,鲜少人提及。IEEE有文章溢美Brainerd,说:「Under Dr. Brainerd's inspiration, leadership, and supervision the ENIAC was conceived and built.」。但是,其他文件却显示Brainerd曾阻挠ENIAC的发展。Mauchly首先于1942年提出程序(Program)这个名词,并写了一份7页的提案 《The Use of High-Speed Vacuum Tube Devices for Calculation》,建议发展电子设备(Electronic Device)取代机械式计算设备 (Mechanical Calculation Device),认为可借此大幅加速计算。然而Brainerd怀疑其可行性,将之存档,束之高阁。幸好Goldstine看到这份报告,直接要求Mauchly正式提案,由军方提供经费。1943年,发展ENIAC的计划由Mauchly主导观念性的设计,Eckert负责硬件工程。这个计划被列为最高机密,代号为「PX」。ENIAC由18,000 个真空管及1,500个继电器组成,重量约30公吨,占地1,500平方尺,消耗140千瓦电力,需要2部12匹马力的吹风机散热。ENIAC程序设定为外接式,全由手工在接线板上设定完成之。ENIAC的高速计算能力远胜于过去机械方式,可以在一秒钟内做5,000个加法或357个十位数的乘法运算。除了用来计算弹道外,ENIAC也用于发展原子弹的计算。传说这部机器一运转,费城(Philadelphia)西区的灯光会变暗。维持此机器正常连转着实不易,大约每2天就有1个真空管故障。ENIAC服役10年后,于1955年10日月2日正式退役。1945年,ENIAC升级改善,增加程序储存的功能(Stored-Program),命名为EDVAC。Eckert发明一种特殊存储器「水银音波延迟线」(Mercury Delay Line Memory),同时储存数据(Data)及程序(Program)。这是一个创新做法。此时数学奇才John von Neumann正于宾州大学担任顾问,参与EDVAC计划的相关讨论。von Neumann写了一份EDVAC的内部报告《First Draft of a Report on the EDVAC》。因为von Neumann是超级大牌人物,Goldstein将这份报告送到和von Neumann往来的军事单位,以宣传EDVAC计划的卓越。问题是,Goldstein刻意将报告中提到Mauchly和Eckert的部分删除(大概嫌他们不够大牌)。读到这份von Neumann报告的人,对于报告中EDVAC这种创新的计算机架构都大感惊艳,称之为「von Neumann Architecture」。现代计算机的设计几乎都遵循von Neumann Architecture。例如剑桥大学的Maurice Vincent Wilkes,根据这份报告造出第一部储存程序的计算机EDSAC(Electronic Delay Storage Automatic Calculator)。Mauchly和Eckert吃了闷亏,未能得到应有的功劳。von Neumann非掠夺之人,从未宣称他是这个架构的发明人。Mauchly一直活跃于电脑界,是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共同发起人,后来并成为ACM的总裁。我因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贡献,有幸于2003年被选为ACM会士(Fellow),为全球第十七位华人获此殊荣者,深感荣幸。
2023/10/31
管理科学的实务
多年来,我参与中华民国管理科学学会「吕凤章先生纪念奖章评审会议」,评选出的获奖者都是年轻有为的管理科学研究者。比较遗憾的是,申请者大部分以学术研究及论文成果为被审查标的,很少提出如何将其研究成果转换成管理科学的成功实务案例。管理科学单纯比拼论文发表有意义吗?以上的问句并无贬抑管理学理论的意思。如同戴明(William Deming;1900~1993)所言:「光靠经验教导管理层任何事情,如果缺乏理论,对于如何提升品质和竞争地位是没有帮助的。」然而理论重要,缺乏实际经验也不行。戴明的管理理论是经由实战而来。1927年,戴明认识贝尔电话实验室的Walter Shewhart。Shewhart是统计过程控制概念的创始人,也是相关技术工具控制图的发明者,这使得戴明开始将统计方法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管理。我在美国的电话公司工作时,实际的操作都使用到Shewhart有关变异的共通原因和特殊原因的概念。这些实际的操作步骤直接促成戴明的管理理论。戴明认为,这些电话公司的操作步骤不仅适用于制造过程,还适用于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过程。据此,戴明发展在1940年美国人口普查中首次使用的抽样技术,并制定迭代比例拟合的演算法—Deming-Stephan algorithm。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戴明参与编制美国战争标准,并教授统计过程控制技术给参与战争生产的工人。1947年,美军占领日本,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将军请戴明协助日本推动人口普查。戴明在日本期间,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联盟(JUSE)邀请他来教授统计控制技术。这个组织曾经研究过Shewhart的技术,认为是日本重建的一个关键。戴明培训数百名工程师、经理和学者,教授统计过程控制和品质概念。戴明向日本的公司老板们传达的信息是,提高品质将减少开支,同时增加生产力和市占。许多日本制造商广泛应用他的技术,经历前所未闻的品质和生产力水平。提高品质和降低成本,共同创造对日本产品的新的国际需求。在1982年,戴明的书籍《品质、生产力和竞争地位》(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 Position)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并于1986年改名为《走出危机》。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一个基于他着名的《管理的14项原则》的管理理论。管理层未能为未来做出计划,将导致市场损失,进而导致失业。管理层应该不仅仅按季度股息来评价,还应该通过创新计划来保持业务运作,保护投资、确保未来股息,并通过改进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戴明的每一个原则都经过实务的验证,很值得管理科学教授们参考。
2023/10/20
智能城市的发展
近几年新竹县政府设置智能城市谘询发展委员,邀请我担任委员,也常和我沟通关于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的重要性。政府公权力扮演着智能城市实现的关键角色。新竹县一直致力于推动智能城市发展,为了拉近公务同仁与新科技的距离,于今年(2023年)7月19日举办名为「智能城市科技新知及技术教育训练」的活动。该训练课程内容包括近期最夯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AIoT及ESG等最新发展趋势,以及数码转型的应用介绍等。这项活动的目标是由行政处长周秋尧所提出,希望透过长期系列课程引导,让第一线推动智能城市业务的同仁们能掌握最新信息,并将新的思维应用在简政便民上,让县民们感受到智能城市的美好。新竹县因应智能城市规划的浪潮,所提供的服务与治理将会变得愈加智能化。现今有愈来愈多的工具让公务服务变得更加便捷,而ChatGPT及AIOT正是其中的代表。透过简单易用的科技教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工程师。此外,随着气候变迁及环境永续发展受到重视,加上中央政府提出2050年净零碳排的目标,各县市政府纷纷提出自己想要实现的净零城市目标或路径,新竹县也需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城市净零目标。在演讨会中,我特别强调城市数据的应用非常重要,例如,如果能在交通领域应用这些数据,将有助于减少民众的旅行时间。我个人发展智能农业的亲身经历,以AI生成白草莓病变的图片,在实际侦测农场病变时,可以将准确率由87.50%提升到96.88%。我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ChatGPT已经可以透过数据与数据蒐集回应使用者的问题。然而,在某些图形和数据的正确性方面,仍然可能与真实情境有所差异,因此在享受科技服务的便利性时,如何将数据蒐集做有效且正确的应用才是至关重要。透过持续的交流与教育训练,我相信台湾各县市的智能城市发展将会愈来愈成功,让政府服务更智能,让县市民享受到更美好的智能生活。 
202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