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湾产业从垂直整合到矩阵连结

黄钦勇
2023-03-23
产业观察-458

臺湾以半导体与ICT产业供应链为主轴的科技产业,是一条沿著高速公路发展的科技廊道,在面对「全球化」的大架构下,发展初期集中于新竹以北的NB、半导体产业,在成本、效率上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之后,随著产业的扩张,竹南、臺中、嘉义、臺南、高雄遍地开花,臺湾也成就了科技岛的美名。

相较之下,产业多元且不乏隐形冠军的中部企业,在发展面貌上与北部大不相同。过去在垂直分工的产业结构下,分进更胜合击,也都各自拥有一片天。

但随著數字转型与市场结构的变迁,从垂直分工进化为「矩阵型」产业结构的大趋势,分进之外更要合击,中部企业与臺湾各地优势产业的连结,开始呈现多元的面向与丰富的商机。

我们想像中部精密机械业与半导体制造业之间的连结,也预期未来的电动车与医材、生物制药等商机中,过去多元发展,且起步较早的中部地区厂商,也会开始关切新兴产业与北部、南部业者合作的可能性。

在万物联网时代,「數字转型」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中部地区的业者不可能自外于大趋势下,而「數字转型」的两大要素是独特的事业模式与不断衍生的數字资产,如何以事业体为基础,创造更多可以相互交流、连结的數字模塊,将是臺湾企业的共同挑战。

中部企业独特的事业模式固然多有佳作,且能透过熟悉的人脉相互支持与合作,在虚实整合、矩阵连结上不难掌握优势,但产业合作理应由内而外、由小而大,从中部往北、往外走,更是连结臺湾优势产业的重要路径。

过去中部企业会感慨「臺中去臺北很近,但臺北到臺中很远」,关键在于大臺北地区拥有最完整的金融与信息服务体系,中部地区的业者不得不往北部移动以取得最好的服务。

但在疫情肆虐期间,业者已经证明「在家工作」也可以创造效益,而臺商回流的大潮,更是臺湾北中南大串连的主要动力。

根据经济部工业局统计,2019~2021年第一期回流臺商落实的投资金额是新臺币7,009亿元,估计2022与2023年都在1,800亿元左右,显示每一家平均投资40亿元的金额,将会是未来10年、20年臺湾经济成长的主力。

这些返臺投资的业者,不会是劳力密集,相对是知识密集、智能制造为主的新時代企业。大肚山产创基金会与产创学院承上启下,从初创至今,已经有超过300家企业参与,更成为中部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产业团体与培训机构。

大椽(DIGITIMES)在创会荣誉董事长林佳龙与董事长施茂林、CEO廖紫岑等人的邀请下,多次担任专题讲师,对于产创学院的专业运作与企业人脉印象深刻,也祝福产创基金会能往北部、南部延伸,创造更高的产业价值。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著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數字臺湾》、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中国、欧美、亚太主要城市。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