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湾电子业稍具规模的公司都已经是上市、上柜企业,在企业发表暂订年度财务指标时,已经可以掌握产业的成长动能,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连动关系、中长期展望。DIGITIMES汇整ICT量产组装、半导体、光电、电子代理、零组件等几大产业的数据,让大家掌握电子产业的全貌,并前瞻2023年产业趋势。
尽管2022年下半电子业景气逆转,「清不完的库存,看不见的明天」成为业界相互取暖的笑话,加上臺币贬值,以美元计算的臺湾电子业上市柜企业总营收从2021年9,390亿美元,仅仅小幅成长到9,530亿美元,几乎是平盘的状态。
受疫情影响而中断的供应链、车用芯片短缺,以及因应分散型生产体系的需求,供应链移转到东协、南亚这些国家的过程,都会形成企业的隐形成本与生产时间的递延。臺湾949家上市柜电子业者的营收能维持平盘,已经是难能可贵,而平均每家10亿美元的营收也十分惊人。
如果再对照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第4季的获利暴跌、日本还在整合战力的过程,邻近国家的困境,更对照出臺湾在高风险的压力下,仍然展示强韧竞争力的可贵。
对照韓國贸易结构,可以发现臺湾还有519亿美元顺差时,韓國已经出现472亿美元的逆差,如果扣除半导体的贸易盈余的话,韓國更达1,029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臺湾与韓國都高度仰赖半导体,但臺湾拥有更均匀的产业结构,这是韓國羡慕,但却难以复制的现实。
一旦臺海生波,臺湾当然受害,但韓國也难独善其身,少了臺商的份额,三星、SK海力士(SK Hynix)还能获利吗?所以,稳定的臺海情势是韓國、日本安全的基础,更是全球经济、供应链的定锚。
在各大产业中,半导体业以1,750亿美元的规模,成长15%的力道最受到瞩目,但营收规模最大的仍是电脑周边与ICT产品量产制造业。富士康、和硕加上电子五哥为主的EMS制造大厂,一直都是臺湾的中流砥柱,将近5,000亿美元的营收,也是臺湾挺立不摇的关键。
以全球前30大EMS制造厂的营收估算,超过7成来自臺商的贡献,而5,000亿美元的背后是将近4,000亿美元的零件、半导体采购需求,当然也成了臺湾IC设计业、零件代理业在全球供应链上占有核心地位的关键。
2022年是臺积电税后净利超过1萬億元(341亿美元)的里程碑,对比臺积电759亿美元的年营收,这的确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不仅臺积电获利创新高,联发科、联电也有1,000亿元以上的税后净利,臺湾半导体业「内外皆美」,护国群山当之无愧。
但臺湾电子业也不是毫无隐忧,过去以NB、手机需求为主的零件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在低毛利的架构下,以快速周转的速度创造足够的营收与获利。
但未来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渐走向多元产品、应用驱动的新时代,未来购买自驾车的买主是驾驶人或是乘客,当买主不再以汽车性能、加速奔驰的快感做为购车指南时,如何理解智能座舱的价值,以及在软硬件整合的过程中,掌握接合处的痛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