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陆紫光集团今年1/18才刚和南京政府签约,計劃兴建半导体产业基地。这总投资额300亿美元的项目,不到4周在2/12就动土了。紫光旗下的长江存储甫于一个半月前才在武汉动工兴建号称全球最大单座洁净室的3D-Nand厂,该项目总投资额亦高达240亿美金。另外,紫光和成都政府已签署的建厂計劃,估计投资金额也有160亿美金。紫光1年来在这3个半导体项目的投资,总金额高达700亿美金,是臺积电南京厂的23倍,其财大气粗固然令人咋舌,气魄与决心更是不容怀疑。
记得才几年前,我们认为大陆IC设计公司除了两三家较具规模之外,其他多半是小本经营不具威胁性。由于内需市场庞大的拉力及大陆政府的补贴政策趋使下,大陆IC设计产值已在去年首度超越臺湾,并以高于臺湾成长率继续快速迈进。不但IC设计公司的家数早已远远超过臺湾,前几名的规模也直逼臺湾龙头,颇有取而代之的气势。
除了资金和市场的因素以外,半导体业成功最主要还是要靠技术和人才。目前臺湾还保有人才素质及经验的些许优势,但在职人才及未来人才库的数量上则是相差数十倍。以目前大陆在半导体的积极作为,再加上大陆年轻人普遍比较积极进取,表达能力及领导统御能力更具竞争力,经验及素质的提升只是时间的问题。
大陆正在快速取代臺湾以前扮演的角色,我们急需有新的思维与做法。比多/比大/比有钱/比狼性不是我们的强项,能让臺湾持续保有竞争力的应是比质/比服务/比整合/比创新:
(1)善用臺湾几十年来累积的深厚技术、丰富经验及垂直整合力,强化品质与服务,以提高差异性和价值。
(2)更应更加强国际交流(这是从前做的不够多的),招募礼聘海外顶尖人才,创造优质投资环境,效法硅谷及以色列等先进公司,不断研发新技术、尝试新模式、开创新市场。
前阵子有机会应邀在清大高科技创业班中分享个人职场经验,令人欣慰的是,看到一批热衷于创业的年轻人(大四或研一生),且其中不乏颇有潜力的创业計劃。臺湾有不错的底子,也有资质不错的新生代,产官学研应该携手努力,积极而有系统地去发掘灌溉培养这些肩负未来使命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