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孟凯谈壮時代三高:高所得、高寿命、高智能

黄钦勇
2022-12-21
产业观察-410

臺大电机毕业,美国名校电机博士,做过很多半导体計劃的陈孟凯,在1998年之后决定改变人生,回到臺湾推广安全的食农文化。

农产品从添加很多化合物,到最接近土地,没有任何添加物的有机农作,中间的价值差异非常明显,在获利的诱惑下,农产品已经非常接近标准化的工业产品了!

农业的价值不仅在于GDP的价值概念,农业涵养土地,创造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人均所得已经3.5万美元的臺湾,是要用金钱驱动社会的发展,还是社会理念来运用资本的价值。

老龄化是大家共同的议题,只是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15%的老龄社会进入到20%的超老社会,总共花了11年,而臺湾仅仅7年就会达标。

陈孟凯口中的「壮時代」是年过50岁的臺湾人统称,年过50岁的臺湾人经历过困顿、创造了经济奇迹,他们拥有高寿命、高智能、高资产「三高」。但如果以传统观念对待银发族,不再期待他们的社会价值,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何导引壮時代有意义地参与社会价值的创造,反倒是臺湾老龄化社会应该省思的课题,让银发人口参与农业的意义,也不仅是采菊东篱下的生活乐趣而已。

农业绝对是高风险的产业,除了难以预测的气候变迁之外,层层盘剥的销售代理,都让很多农民为了脱离困境、铤而走险。农业、化肥的滥用,让土地的品质骤降,现在臺湾农业需要的不仅是年轻人下乡,更应该让富裕的老龄人口,有意义地参与农业建设。

陈孟凯回到臺中老家,在中清路结合几十家优质农业的经营者,透过内部交易经营「合朴农学市集」、「树合苑」,共同生产可以被消费者信赖的农产品。

您会认为陈孟凯赶时髦、唱高调吗?参与过半导体、电子业,都明白经济规模、成本效益的问题,陈孟凯参与半导体业多年,怎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1981年臺大电机毕业的这一班,工研院刘文雄院长是孟凯的同班同学,同学中不少人在臺积电,有人留在臺大、清华担任教职,但也有人放弃事业做了神父,跑到宜兰隐居研究世界史,还有一个人在电子时报担任总编辑(乌凌翔)。

聪明早慧的孩子,出路多元,但金钱似乎不是共同的追求。让高寿命、高智能、高资产的壮時代有意义地参与社会进化与价值的创造,是老龄化社会维持动能的关键要素。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著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數字臺湾》、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中国、欧美、亚太主要城市。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