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最热门的新闻不外乎世界杯足球赛,以及臺积电美国新厂装机的消息。
臺湾取得世界杯足球赛转播权的是爱尔达体育臺,其他电视臺都是从爱尔达授权部分画面随机在新闻时段播放的,播放时间一定受到限制。反倒爱尔达旗帜鲜明,愿意付出转播费,在体育频道中成为领导品牌。
不久前看到爱尔达公布财报,这家结合MOD的新媒体,2021年EPS是2.08元,比很多传统电视臺好多了,预期2022年第4季的足球赛季也可以获利丰厚。爱尔达的经营范例,给媒体从业人员什么样的启示呢?
专注,累积核心社群的媒体,才是未来媒体业的主流。大众媒体的时代飘然远去,而这也在臺积电赴美设厂的新闻中看到媒体价值的改变。
看到传统媒体派出记者与摄影团队,号称在第一线观察臺积电东进美国的消息,把新闻炒得沸沸扬扬,有不少媒体将焦点放在5納米的下一个阶段是4納米还是3納米,但臺积电说3納米将在2026年生产,这是4~5年后的事情,大家看得懂吗?
传统媒体放几臺空拍机,拍摄厂房的画面,并且在亚利桑那州采访房地产与面包店因为臺积电进驻而翻腾的消息,利用这些画面就说「我们在第一线观察世界的改变」。产业新闻如果这样报,价值何在?
DIGITIMES不追臺积电美国新厂的新闻,反而以「英特尔CEO来臺固桩」做为取代臺积电美国新厂装机的头版头条新闻,而前一天是「华为暗组半导体联盟」的新闻,这则新闻翻译成英文之后,在英文网站上的流量暴增。
我们十分确定美国或西方世界的读者,希望透过臺湾人的眼睛、新闻深度,理解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变化。如果臺湾媒体因为政治立场的认知不同,出现「去臺化」的这些评论,那新闻的意义何在?
我总记得曾国藩说:「未闻平日不能早起,而临阵忽能早起者」,平常没有半导体业的常识、基础,临阵磨枪,行吗?我倒是很有兴趣「收费」开门课,从臺积电的事业结构、客户、研发、竞争对手、全球产能对比等不同的角度,探索未来10年臺积电要面对的关键议题。
我相信「知战之日、知战之地,可以千里会战」,临阵磨枪,难以积累足够的社群与产业地位,一组三人去一趟美国1、2万美元的钱愿意花,但让记者上课的钱,老板们愿意吗?难道要在土石流上,倒更多的垃圾吗?
当名嘴都能评论半导体时,我告诫记者,做为产业媒体就要更谨言慎行,因为只有少数人可以讲所以然,至于大企业开放媒体采访时,通常不会有真正的好新闻,这时候「冷处理」便可,因为这些新闻通常都是「社会新闻」,这是我们在網絡时代的新闻处理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