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来臺第六代移民之子,研究产业几乎是我职涯的全部。我知道,臺湾能够影响全球的不仅仅是半导体,也包括整套的ICT产业供应链与运作体系。
2022年臺湾上市柜电子公司的总营收将超越1萬億美元,臺湾以代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就如同臺积电2022年营收超过760亿美元,一旦来自臺湾的产品、资金无法正常运转,这绝对不是乌克兰可以比拟的。
经济大萧条的背后,是物价、粮食等通膨问题,地球上的80亿人,会有多少人遭殃呢?朋友问我海峡风云,我好整以暇,认为如果对岸领导人理性、美国制衡力量足够,5~10年之内不至于大动干戈。
万一不幸风云骤变,那么我们就勇敢地坐在海景第一排,观察整个世界的改变。臺湾能否存活的关键,在于臺湾是否具有足够影响世界的实力,但针对这个问题,大家众说纷纭,我在硅谷听到的更是「青菜萝卜各有所好」。
出身中国的史丹佛学者说:「我搞不懂,好端端的叫中华臺北或臺北文化中心便可,干嘛改成臺湾挑衅中国呢?」哈哈,没被霸凌过的人怎么懂臺湾的困境与心情呢?
如果不是国家,如何定义「国家安全政策」?很长一段时间,臺湾没有国家安全政策,因为我们对于「国家」的定义非常分歧,但很多在海外的臺湾人,明明与臺湾脱节了,但思想上仍处于「党国时代」的思维。
出身中国的经济学者许成钢说,20大之后的中国是个可怕的中国,习近平权力一把抓,中共向来都是Top-down的决策模式,百年历史的汇丰银行(HSBC)甚至被要求成立共产支部。
中国害怕的是「和平演化」(Peaceful Evolution),对于年轻时曾经经历过毛泽东时期的老人而言,现在的中国,不过是重演历史而已,历史不断的重复,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而已。
我们关注美国政策,更甚于臺湾的政策,全球新秩序正在形成,过去既定的政策作为不再可行或有效,美国也在摸索各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