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硅谷看臺湾奇迹(7/10):政府描述美好的绿能政策,企业却毫无信心

黄钦勇
2022-12-02
产业观察-399

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中心论坛共同主持人Larry Diamond,以研究新兴国家民主制度闻名,被《时代杂志》(Time)誉为「Mr. Democracy」,批评臺湾不可以在半导体与能源政策上做出相互抵触的决定。当然,民主先生并非核能专家,在场的清大叶教授也有适当的回应。

臺湾98%的能源仰赖进口,但参加这次研讨会才知道,臺湾直到在2016年才订定能源政策,2017年才开放再生能源的交易。核能燃料存量是180天、煤炭储量是30天、天然气存量只有7天,相较于韓國天然气9天的安全存量,臺湾似乎更为大胆。

大家都知道臺湾天灾多,夏季用电尖峰时段,又遇到台风连续来袭时,臺湾根本难以因应。与会的一位贵宾说「Life is good, if everything goes by plan.」。臺湾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做最坏的打算」,不相信台风会接续而来;半导体厂、面板厂集中兴建,经营效率最好,但也容易一起遭到攻击,很多事情总是一体两面。

核能在臺湾发电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少,南部电能每天有200万~300万千瓦必须往北部输送,输送过程的耗损,都在本位主义中面对很大的挑战。

胡佛研究中心中有多位是研究两岸问题的老鸟,其中一位Orville Schell教授,是1960年代美国最早期的留臺学生,他太太也是华人,中文相当流利。他说,中国一直强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富强两字的背后少了优雅,中国对臺政策除了武力威胁之外,少了另一种折衷的选择,这是非常可惜的地方。

现在的臺商被要求效忠,低毛利的臺商还有多少选择呢?他用「有品味的社会」(Decent Society)描述他所认识的臺湾,并认为国际社会应该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给臺湾。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著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數字臺湾》、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中国、欧美、亚太主要城市。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