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臺湾800家上市柜电子公司的总营业额将首度超越1萬億美元,半导体依然是中流砥柱,面对未来两年可能下行的景气,臺湾因为强大的半导体业与ICT供应链而维持无可替代的地位。但歌功颂德容易,如何在顺风顺水时「杞人忧天」理解臺湾的能与不能,一趟硅谷之行,在正面的心得背后也有一些隐忧,或者应该被深入探索的问题。
日前我受邀参加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中心「Taiwan’s Economic Security in a Changing Global Environment」研讨会担任主讲人。这场活动的主持人是1947年生的美国海军退役四星上将James O. Ellis,他也是1996年部署航母,解决臺海危机的舰队指挥官。另一位共同主持人,是被《时代杂志》誉为Mr. Democracy的知名教授Larry Diamond,他以研究尼日利亞起家,针对臺湾、泰国等新兴国家做过很多深入的调查与观察报告。
我演讲的主题是「Silicon Island on the Edge」。「Edge」是双关语,我们位处地缘政治的前沿,也拥有「Cutting Edge」的Technology。这是继三年多前在韓國高丽大学之后,第二次在国际知名的大学讲课,主题仍是高科技、半导体。如果没有强大的产业,我有机会站上国际舞臺吗?
晚秋的史丹佛大学校园里,树叶转换成鲜红与嫩黄的新妆迎接访客。气温低到4度,但干燥的地中海气候,让干爽的天气显得更为宜人。在胡佛纪念馆前下了车,一整天的研讨会,我做了很多记录,加上研讨会后拜访科技业人士,这一系列的文章主题是「从硅谷看臺湾奇迹」,与会过程中我听到很多知名的学者如何看臺湾。臺湾在刀锋边缘,但明确的国家战略只有在国际会议上听得到吗?臺湾跨业的专家学者,何时才有机会共襄盛举呢?
压力愈大,改变的动力愈强。很多的反思,改变是必然,只是该从哪里开始思考臺湾奇迹呢?
研讨会议程上有一小段话写著会议的缘起(Conference Motivation),主办单位说,希望从全球大趋势、供应链的营运模式,透过一系列深度的分析与讨论,从经济层面探索臺湾的国家安全议题。这原本应该是臺湾自己深度讨论的议题,史丹佛大学是越俎代庖,还是臺湾掉以轻心呢?
我讲的内容,大家有机会在臺湾听得到,反倒一周丰富的行程中,我发现硅谷人怎么看臺湾这件事,在美中贸易大战后也有很大的改变。美国人怎么说,在美臺湾人怎么想,老一代的臺湾人与现在青壮代的年轻人想法、做法也不同。许多中国人怀抱「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但却不想回中国,我把听到的记录下来,跟大家分享硅谷人怎么看臺湾。
参加两天密集的论坛,最大的感觉是「臺湾奇迹」。一个除了赚钱之外,什么都不愿意投资的国家,竟然成为全球的发展典范。专注制造的结果,臺湾竟成为全球供应链短期间最不可能替代的环节。我选了几个关键议题,逐一探索、深掘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