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僵局需要创意、勇气与智能

黄钦勇
2022-09-26
产业观察-367

2022年8月2日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Nancy Pelosi)来臺那天,我亲眼看著松山机场跑道上起降的飞机,为新书落槌定音。连著三天的军演,有人问我,以后科技产业真的会分裂成两大势力吗?臺湾如何在G2的架构下存活?开战或许不难,问题是打完仗怎么收拾呢?

两岸之间如果不打仗,那就是个「僵局」。美国透过制裁拖垮中国的科技产业,中国不计成本地在没有EUV设备的背景下发展7納米的先进制程。从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中,我们得以认知投入产出之间的平衡与相对代价。但中国可以牺牲商业利益,只为打造出足够用于尖端军事用途的芯片,对中国执政当局而言,「良率」不是关键,「堪用」才是重点。

中国惨胜,但代价可能要几代人承受后果。中国的经济将会受到重创,国进民退,贫富差距更大,甚至中国得用环境、社会福利来创造出更深厚的纵深,臺湾也很难置身事外。假设中国经济崩盘,已经习惯优渥生活的城市居民将如何自处?

《孙子兵法》说「围师必阙」,意思跟十面埋伏,网开一面是一样的,与西方阵营对抗,最后要打开的出路也可能是在臺湾。其实两岸领导人真的要有智能面对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几句话,让臺湾芒刺在背;中国沈沦,臺湾人也受害,两岸人民提升素质,保持善意,切莫恶言相向,大家留条日后相见的路,也许才是上策。

两岸之间如果打仗,那么谁会打赢,用什么方法打赢才是关键。《2034全面大战》这本书,臺湾海峡是重要的场景,解放军的舰艇停在臺湾海岸线的15海里外,下最后通牒给立法院,代表民意的立法院,有权力(或者能力)决定我们的未来吗?往上推给负责臺湾国防外交的国安会,或者临阵之前找总统府的资政、国策顾问们,看看他们是否有能力或胆识决定臺湾的未来?

过去的我们「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小国寡民的臺湾能拥有半导体业,无疑有很多幸运与侥幸。经营者总是说「商业归商业」,但政治影响力深刻地影响地缘政治,亡秦必楚,未来打败臺积电的不会是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而是西方世界重整旗鼓,在新的游戏规则之下挑战臺积电霸业的公司。

英特尔(Intel)之外,EDA、设备、材料供应商与几家網絡巨擘不会闲著,臺湾的脱困之道在于与各国建立更绵密的产业合作关系,如何结合日本、德国,甚至印度等主要国家,共同建立一个新的产业连结,这是臺湾必须绸缪的新时代战略。

业界的好友问我,为何能年年出版新书?我说搜集的數據愈多,论述的基础愈完整,臺湾在科技岛链的第一线,我只是代表产业界写产业发展纪录而已。半导体业是臺湾的死生之地,《孙子兵法》说:「形之,敌必从之」。美国正在订定新的国际互动框架,臺湾怎可不审慎应对!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著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數字臺湾》、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中国、欧美、亚太主要城市。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