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制IC之音「科技行脚」节目时,共同主持人温怡玲问我,景气会走下坡吗?臺湾如何因应?她说各国调降经济成长率的预测值,中国经济成长失速,通膨严重,我们如何因应。我说,分散型生产体系正在形成,在地价值提升,此时正是加码投资,改善国内应用环境最好的时机,过去做不好的,正好可以重来,不景气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没什么不好!
隔一段时间会有一次经济发展上的考验,这是常态,在这个行业,大家都懂一个道理:「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改变」,问题是你有因应环境改变的能力或条件吗?或者在面对转折时,您也有足够的勇气吗?
全球半导体行业崛起于出现过两次石油危机的1970年代,1980年代是PC兴盛的开始,谁想过臺湾从PC起步的新時代电子业,光是800家上市柜电子公司的营收就可望在2022年突破1萬億美元呢?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洗了一次牌,臺湾靠著电脑工业在最艰难的时刻一枝独秀,那时各国人心惶惶,但臺湾的天空却看不到乌云。2008年次贷危机引起全球金融海啸,当时韓國海力士与臺湾几家存儲器大厂奄奄一息,但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却连续两年以36%与24%的资本支出成长率,扩大了领先的优势;臺湾的臺积电有老帅重掌兵符,并明显地拉开了领先差距。
臺积电与三星也成为「危机入市」最佳的典范,只有庸俗、体质欠佳的公司才会在不景气时惶惶终日。我比较像是张忠谋说的「Learning Curve Believer」,只要是领先者,会在大家无力反攻时加码投资,扩大领先差距。臺积电有今天的地位,与2009年之后加码投资息息相关。臺积电「梭哈」了产业的资源,谁有能力跟进,或者用不同的模式弯道超车?
1990年代不可一世的英特尔(Intel),几乎独占了全球市场,CEOAndy Grove喊水会结冻,谁想到今天会将5納米、3納米的制程委托臺积电代工呢?英特尔为何要委托臺积电呢?在弯道上超车,不仅容易翻车,成功机率也不高,最好的方式是另辟蹊径,从軟件、未来车进行整合可能是最好的一条路,但这也不容易。
不景气,也许会让过去庞大的投资需要更长的回收时间,但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如果您是不可或缺的,那很可能是不景气时最大的赢家,或者不景气将会是扩大领先差距最好的契机。经营的体质,不变的信念,永远是面对问题最好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