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业的视角,观察两岸关系演化

黄钦勇
2022-07-15
产业观察-330
理性与感性共存的过渡時代
理性与感性共存的过渡時代

1990年,资策会长官要我跟著科技访问团到北京,并担任第一场公开研讨会的主讲人。那时我只是MIC的经理,派个「半吊子」研究员讲课,说白了就是「试探」而已。1990~2000年间臺商在中国的投资,多数只是来料加工而已,直到厂商的投资前进长三角时,产业关系才出现关键性的转变。

2000年以后,NB生产线全部移往中国,两岸进入「互补与竞合」的阶段。没有中国的生产基地,臺湾接不了大订单;而中国没有臺商建构的生态系,也不可能有今天电子业的供应链。但从2018年以后,川普一声雷惊醒了所有人,两岸关系出现「分歧」,我们如何观察、定义未来的两岸关系呢?

政界有政界的视角,科技业有科技业现实的议题,G2的格局背后有半导体、供应链难解的习题,这些问题我们得从理性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必须理解,从2007年iPhone上市与2008年北京奥运后,中国步上了新的臺阶,国内应用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中国发展抖音,臺湾也跟著抖吗?相对于中国的进展,臺湾的「国家战略」到底是什么?政府不说,年底选举的人多数「言不及义」,那么我们自己来讨论吧!

我常说「史学家不必然是战略家,但战略家必然是业余的史学家」,我从事产业研究工作多年,也有很多机会参与国家战略的讨论。7月16日周末在华山文创园区的演讲,我以「燕云十六州」、「太平与天国之春」、「臺湾人的大江大海」,做为论述「西进与长征路上」这场演讲的主轴。

这是以电子业专业分析师为职业的我,在「业余」工作上的尝试,好不好,留给听众来评价吧!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著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數字臺湾》、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中国、欧美、亚太主要城市。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