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导体是个不断追求技术创新的产业,臺积电、英特尔(Intel)都以双轨的研发团队因应不同時代的技术需求。2022年,臺积电的资本支出将高达420亿美元,而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英特尔也都会挑战400亿美元的高地,这些庞大的资本支出,很像现实世界里的军备竞赛,但背后除了不断精进的技术之外,也牵涉到设备投资所引发的排碳量等问题。
产业的竞争模式当然不会一成不变,2008年前后,28納米等级的12吋晶圆厂强调材料创新的铜制程,进入16/14納米的阶段时,FinFET的架构成为致胜关键,而进入7納米之后,两者之间的结合、双轨体系才是业界努力的目标。
在设备方面,来自欧洲的EUV设备是进入低納米時代的关键设备,但两难的是这些高耗能的设备,让ESG的议题成为地球面对温室效应时很难回避的问题。而相较于S与G,环境议题(E)正从现在的压力,转换为未来的成本,甚至经营风险。企业经营者必须以现阶段的技术进程(Roadmap),搭配减碳储能的机制,在2030年能實時赶上碳排放成为竞争关键的新时代。
据悉,2020年这一年,臺积电是全球排碳量第一名的半导体公司,总排碳量高达1,550万公吨。第二名是三星的1,250万公吨,排名第三的英特尔是830万公吨,而且绿电使用比例高。我们隐约看到未来的竞争,不见得只是过去的技术、规模、良率、价格之争,谁说破坏性的创新只会来自技术的变革呢?游戏规则可能才是最后致胜的关键!
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套EUV的机臺进入最先进的生产线,其中90%以上放置在晶圆代工生产在線,存儲器生产线则不到10%,显然竞争主战场是在晶圆代工领域。韓國订下在2030年成为全方位领先的半导体第一大国,挡在前面的高墙就是臺积电。而三星有机会在2030年之前打败臺积电吗?
我们认为同为亚洲公司,强调的是生产效率、技术竞争,但美系的英特尔可能整合上游的EDA/IP业者,与发展AI芯片或自驾车芯片的網絡巨擘合作,也可以在比较宽松的限制下,透过购并等手段挑战臺积电的霸业,而ESG的议题,更可能是战略型的武器。对臺积电来说,三星可能只是癣疥之疾,英特尔才是可能让竞争关系翻盘的对手。
这个系列的评论,是以亚洲的在地观点,探索臺韩竞争关系、臺日结盟、美国如何主导半导体产业的新局,中国如何抢夺四强赛的外卡,德国、印度会参加赛局吗?这些都是国际社会关切的议题,我们看到英特尔这两年来动作频频,其他公司也都大幅扩张,那么谁会是10年后的强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