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吴敏求、吴田玉怎么说?

黄钦勇
2021-12-27
产业观察-218
各类半导体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各类半导体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臺积电被称为护国神山,联发科也在应用处理器(AP)等先进应用上走在世界的尖端,媒体关注这些企业领导人讲述的内容,当然是新闻取材的重心。但我们的新闻是「补强數據库的新闻取材模式」,对于坚持IDM运作模式的旺宏,在封测领域保持第一的日月光,他们独到的产业观点更是抱持著高度的兴趣。

当吴敏求说,如果我们找不出产业的独特价值,那么就无法脱离既有的竞争模式,如果长期是低薪资,那么事业经营的价值也要面对考验,事业经营的意义,更是要找出员工的价值。

大家都想问蔡明介,高度仰赖中国市场的联发科如何观察地缘政治带来的影响。联发科当然以市场多元化来应对,但蔡明介还强调过去高度仰赖传统PC、手机大客户的结构正在转变,而吴田玉更以「质变到量变」检视这个产业如何演化的过程。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几位科学家发明了晶體管。1951年第一臺量产的商用电脑UNIVAC面世,1958年德州仪器(TI)的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電路,张忠谋说,他常有机会跟Jack Kilby一起工作。他们都是半导体产业第一代的专家,如今这些神坛上的人物都走下了舞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模式,也从一开始的上下游整合的模式,走到IC设计、晶圆代工、IDM、封装测试,造就出今日时而合作、时而竞争的交错分工体系。

从市场端看产业,1946年晶體管出现时,没有人可以预料过去一甲子的半导体产业变化。1997年互聯網刚兴起不久,信息科技才是半导体的去处,那时全球软硬件产业的加总不过5,000亿美元。但短短十几年,互聯網培养出多少家網絡巨擘,而今天的独角兽企业,多数也是依赖網絡而生的新创企业。

到2020年时,传统信息科技的市场扩张到3萬億美元,而光是互聯網市场的商机便有13萬億美元,这时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商机已然浮现,而OECD更预测到2037年时,以元宇宙等多重面貌出现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新商机,将是一个高达30萬億美元的超大型市场。

以信息科技为基础的各种产业演化将会无所不在,也将主导我们未来的世界。对于强调逻辑制程或存儲器技术的半导体业者而言,如何分别定义手机、消费电子、电脑市场,甚至横跨工控、车用IC的创新,来迎合新需求的事业模式都将是严酷的挑战。

半导体产业需要哪些人才呢?臺湾有更多的半导体公司开始关注员工在跨产业能力上的养成,而对于初出校门的年轻新血,他们期待传统教育体系的改革。但对半导体业界而言,最好的人才一旦走入高度仰赖设备创造价值的半导体制造业,这些10、20年后必须当家的時代,他们能创造或累积出「人的价值」吗?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著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數字臺湾》、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中国、欧美、亚太主要城市。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