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风暴与科技业的诸多挑战(2):关税带领供应链进入反全球化轨道

黄钦勇
2025-04-01
产业观察-577

上任之初,川普(Donald Trump)不断强调以关税政策为杠杆,要逼迫原厂将生产作业往美国集中,借以带动美国更多的就业机会。但美国社会早已习惯以无形价值取胜的经营战略,就算有识之士发现制造业才是社会依存的根本时,「夏虫何以语冰」,不仅社会大众难以理解,传统政府官员以成本、效率取胜,不容易理解數字科技产业共存、共创、共荣的道理。

美国设计的芯片交给臺积电、联电、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生产,封测流程则在东协国家完成,没有美日欧洲的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也很难完成整个生产流程。如果要向品牌原厂以晶圆生产量课税,那么占有全球过半市场的美商将是最大的受害者,其次才是占有19%的韓國三星与SK海力士(SK Hynix)。

产业声势很大的臺湾,其实在品牌市场上的市占率仅有7%,反倒影响有限。除非美国能长臂管辖,以晶圆制造原厂的晶圆产量课税,才会影响到晶圆代工厂的竞争力。

我们说美国是「天」,一旦我们放弃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或者没有美国政府撑腰,臺湾海峡变成内海,每个人都明白这就是「变天」了。

一旦西太平洋的防卫岛链、科技岛链「断链」了,西方国家放在西太平洋上的「锚」不见了,可以预见这将是30年以上的世界新局,不仅ICT供应链中断,路过臺湾两侧的运筹体系将受到威胁,那么这个局面出现的可能性有多高?

NVIDIA、超微(AMD)的芯片当然重要,但在所有的进口资通讯产品中,放在數據中心里的服務器是接近市场与品牌商最重要的商品。2024年美国总共进口了619亿美元的服務器产品,中国也有118亿美元。美国进口的服務器主要来自墨西哥,贡献比高达67%,其次才是臺湾的26%,两者合计所占的比重已经高达93%。

而产业里的人每个人都明白,在墨西哥开服務器制造工厂的也是臺湾人。为了因应美国课征墨西哥商品25%关税的压力,臺湾人会很聪明的把墨西哥生产的服務器运到免税的中立国家,绕圈之后再回到美国市场。这些中转的国家,可能是与美国友好的英国、爱尔兰,也可能是最遥远的新加坡。

不止美国高度仰赖,中国进口的服務器也有40%来自臺湾,越南与马来西亚也有21%与16%,您会认为这是东协当地业者,还是臺商海外工厂生产的呢?少了臺湾,全世界服務器产业当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忍受數據中心当机,甚至服務器品牌大厂与芯片原厂都会起来抗议。

而在主权AI的大旗下,各国各自发展數據中心、自研芯片,受创的会是臺商,还是各国的产业独立自主性?臺湾只是单纯、无害的代工厂,主导竞争优势的还是背后的原厂,以及共同建构生态系的材料设备厂。

美国政府动见观瞻,只要闪过美国的制裁方案就可以满足市场的要求,美国可能对转口国家比照墨西哥课税吗?一旦走到这一步,世界商贸秩序大乱,我们认为美国应该不会与全世界为敌。

但没有人敢低估这个可能性,一旦美中开战,催毁臺湾工厂的想法早已有人提过,替代方案就是在美国早早建立生产体系,臺积电赴美设厂是让美国在先进制程上没有顾之忧,但现实上的供应链并不是传统工业时代上下游单纯的交易往来关系。

如果摧毁臺湾的工厂,那意味著全球供应链断链,韓國的半导体产业也不可能偏安,那么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与ASML这些高度仰赖亚洲供应链的设备原厂可以安然无恙吗?

如果我们知道这是全球相互依存的体系,牵一发、动全身,且是打破传统营运模式的改变,我们就必须知道臺湾是火中取栗,也必须有更坚强的产业韧性。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著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數字臺湾》、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中国、欧美、亚太主要城市。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