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是一条可以令人实现梦想、满足成就感之路,也是一条充满难关与挑战、且经常是計劃跟不上变化之路,既没有捷径,也没有保证成功的公式。当一个准创业家有了创业的梦想及初步的创业方向后,可以做以下几个面向的检视,以期知己知彼、提高信心。
1) 人
-自己(創始人):是否积极进取并勇于负责?能否冒险犯难和刻苦耐劳?愿否分享成功及承受失败?(领导力检视)
-团队:是否有能力交付(deliver)所承诺的?是否有多元化互补的团队?(执行力检视)
-辅助团队:是否有外部顾问及咨询专家以补足内部经验缺口,及协助建立不同时期所需的资源网络(人才、市场、客户、资金等)?
2) 物
-产品(包括服务)属革命性的创新(innovation)、还是跳跃式的演进(evolution)、或是较佳的替代品(better alternative),抑或是成功产品的复制(duplicate)?
-从客户的角度,此产品将对他们有何价值?可以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没有此产品对他们的影响又是如何?也就是,产品的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为何?
3) 地
-目标市场:是新产品新市场?或新产品旧市场?或旧产品新市场?可依物(产品)及地(市场)的属性划分成n宫格,决定目标市场及其策略定位
-分析目标市场的潜在成长性如何?
4) 时
-产品推出市场的时间愈早愈好?还是「早不如巧」?(1st or 2nd or last mover advantage?)
5) 金(募资)
- 募集资金越多越好还是够用就好?
- 估值是否越高越好?
- 投资者可否带进策略连结(人才、市场、客户及下轮资金等)
以上检视没有标准答案,并非那一种组合成功率就一定高于另一种组合。我过去合作的新创公司中,不乏以明星团队与革命性的技术成功募集了令人羡慕的高估值资金,但终因市场尚未成熟而弹尽援绝。也有不少初生之犊在对的时间推出对的产品而大发利市,得以巩固基础,进而茁壮后势。
多方位的检视是为了更充分地知己知彼,并模拟可能的动态变化(政策、市场、客户、竞争者等),从而订定合理的商业計劃及风险评估。毕竟创业之路没有水晶球,也无需等待不可预期的”东风”。做完检视后,最重要的仍须秉持最初的梦想与热忱,付诸移動,从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也许你不知不觉中发现,梦想已在过程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