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与大肚山之间的距离(1):數字创新与经营聚焦

黄钦勇
2023-03-30
产业观察-460

从臺中到臺北出差、工作,大家觉得天经地义,但臺北人到臺中出差的频率,却跟出国出差差不多,关键在于过去工业时代的知识、信息需求,都是「由上而下」的线性关系。对臺北人而言,到臺中、臺南、高雄都是不得以而为之,而中南部的经济活动,甚至文化飨宴都尽量与臺北挂勾,以争取最佳的商机。

數字创新与无限连结

數字转型的核心概念是将所有的资产数据化,透过不同數字模塊的连结与虚实整合,将所有的数据资产无限延伸,相互激荡,以创造最佳的效益。所有商业模式的策略目标都是将价值极大化,经营者尝试差异化的深度经营,并可以透过数据资产的无限连结建立竞争者的进入障碍。

毫无疑问,數字转型是臺北「天龙人」必须正眼看待中南部商机的另一关键变化,但这也是中部企业最大的挑战。人类可以做到人工智能做得到的任何事,但却无法达到人工智能可以做得到的经济规模。

其次,将所有的數據数据化,就可以「模塊化」各种信息需求,这是管理者最大的挑战与机会,公司型态的发展正在改变,而少子化的环境下,这些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

过去我们认为规模扩大、多元化,必然对制造商带来管理的难度,同时也会增加制造的成本,但事实并非如此,能够善用數字资产与數字科技的公司,反倒能跳脱传统的经营架构,并取得「指数型」的领先优势。

经营聚焦,也要深化价值

过去臺湾的产业都是出口导向,中部地区擅长的精密机械、车用产品,多数瞄准海外市场,也都成果丰硕,甚至很多企业以「隐形冠军」自豪。名列隐形冠军的企业,不少是延续几十年的家族企业,隐形冠军CEO年资超过20年以上的比比皆是。

由于过去的成功经验,就算面对數字转型的挑战,还是认为可以用过去的方式继续持盈保泰。但时代的工具、大环境都已经有显著的变化,如果再以传统方式因应,恐怕只是将过去弊病延续到下一代而已。

您可以嘲弄ChatGPT答案不符所需,但不可以低估几年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可能带来的冲击。

其次,在中美争霸的背景下,G2格局已经形成,基于争取世界主流市场与资金等多重因素的考量,加上中国生产成本日高,臺商回流已经也为中南部带来新商机。

更多返臺的企业将新的工厂设在中南部,而返臺的工厂多数不再是劳力密集,取而代之的更是以智能制造为基础的智能工厂。如果用户抱持怀疑、排斥的态度,也可以预期未来中南部业者可能面对的困境。

制造业是创造数据最大的来源,臺湾躬逢其盛,也无可回避,只是如何创造彼此之间的「數字」连结,将成为中部企业最大的挑战。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著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數字臺湾》、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中国、欧美、亚太主要城市。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