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民国海关的统计數據,2024年臺湾半导体总出口值是1,650亿美元,其中出口到中国+香港的总金额为852.6亿美元,贡献51.7%。出口到美国市场的金额为74亿美元,占臺湾总出口的4.5%。从比重上来看,就算美国政府课征新的关税,看似对臺湾整体的冲击有限。
但从以下的统计表上可以看出,美国市场的占比从2020年的1.3%,逐年提高到2024年的4.5%,而且后势看涨,因此掌握哪些厂商到臺湾下单,而且将芯片直接运回美国,就是我们抽丝剥茧,理解产业结构的重要变化。
我们也可以从美方的数据探索最新的臺美半导体贸易状况。从美国进口的统计數據显示,2024年1~11月美国进口的半导体总金额363亿美元,其中来自臺湾的进口金额是102亿美元,占比28.1%。
至于产品类别,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对外采购的半导体以逻辑芯片为主,占比高达70%,这些芯片可能用于美国自建的數據中心,除了臺湾之外,也包括来自爱尔兰与以色列的英特尔海外工厂。另一方面,增加对臺采购的原因也包括英特尔不仅在臺积电下单代工高端微处理器,而且将芯片运回美国进行组装,因此从帐面上来看,美国对臺湾的采购持续增加。
扣除臺湾从美国进口的半导体,在贸易结构上,2024年1~11月臺湾对美的贸易顺差是59.5亿美元,超过以色列(31.6亿美元)、爱尔兰(11.6亿美元)。爱尔兰与以色列的逆差是英特尔(Intel)自家生产线的布局造成的,而臺湾的逆差也有不少是英特尔委托臺积电代工的贡献,如果要抓「战犯」,臺积电就很难撇清关系。但臺积电也不过是代工厂,真正决定将订单放在臺湾的是苹果(Apple)、高通(Qualcomm)、英特尔、博通(Broadcom)、Marvell等这些美系的业者。
对臺湾而言,对美的半导体出口看似仅有总出口金额的4.5%,但这74亿美元,大约相等于臺湾纺织业的出口值,或化工产业出口值的1/3,何况背后还有美系业者将产品直接从臺湾出口到其他国家的比重,一旦美国政府釜底抽薪,臺积电除了加速布局美国先进制程之外,似乎也很难有更好的选择。
关键是,看似非常国际化的半导体芯片事业,其实在生产制造的过程却须内化竞争力,臺湾的工厂在最先进的制程上扮演母厂的角色,一旦先进制程良率提高到最佳状态,才可能到海外复制、扩厂,从这个角度观察,要到美国生产最先进的2nm,至少也得在臺积电臺湾母厂真正量产之后的2~3年后才比较实际。
不了解半导体产业生态关系的政治人物,脑袋里思考的是政治力度与期待的成果,至于留给企业的问题,那就需要企业家以最好的智能来解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