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DForum1101
ST Microsite

要企业捐钱,得先想想「城市的未来」

5年前,京都剧院重建,把前川大师的作品用玻璃帷幕覆盖、保护,而新建的建物外观,我们可以看到细腻的清水模,原先售票口旁的砖墙、茑屋书局的木制地板,无一不是建筑精品,这样的作品,只要条件合适,取得冠名权的企业也与有荣焉。黄钦勇/摄

如果我是够富裕的企业家,我也很乐意「冠名」具有城市代表意义的建筑。只是,台北市政府的公共建筑中,有这样的建筑供我们挑选吗?

竣工于1960年的京都剧院,第一代的建筑是日本国宝级建筑师前川国男的作品,5年前,京都剧院重建,把前川大师的作品用玻璃帷幕覆盖、保护,而新建的建物外观,我们可以看到细腻的清水模,原先售票口旁的砖墙、茑屋书局的木制地板,无一不是建筑精品,这样的作品,只要条件合适,取得冠名权的企业也与有荣焉!

多年前读过一本书「城市的远见」,书里头有作者与巴黎市长的对话。作者问:「巴黎的地砖为何厚达15厘米?

市长回答:「我们希望100年后,巴黎还是世界人的巴黎」;15厘米厚的地砖不易翻覆、碎裂,这是巴黎人的坚持。当我们不愿意为这个城市的百年大计付出心力时,我们怎麽会有值得赞助、冠名的好建筑呢?台湾公共建筑通常都是「公开招标」,侧重成本,品质的要求是「通过检验」便可,我很害怕搞不好冠名几年之后,最大的问题是冠名企业要忙于「维修」!

听说柯市长不借钱,很会还钱,这是好事;但我也期待,柯市长知道怎麽花钱,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口上,让每一个新的公共建筑都能动人心弦!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着有《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数码台湾》、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