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工研院
member

现在规划台印交流「正是时候」!

从德里的中央厅舍远眺印度门。(黄钦勇摄)

根据推估,印度的「旧大钞」事件,可能让印度的经济从7.1%下调2%,这几乎是「灾难等级」的经济发夹弯。台湾不是要搞「新南向」吗?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2004年南亚金融海啸时,当时的经济部长何美玥曾来询问,如果中华民国有一笔钱要捐助印度的话,有无具体可行的方案。我说,前进印度,相较于被称为科技首都的Bangaroe,台湾应该考虑劳工法规对外商较有保障的Chennai(清奈),而清奈所属的泰米尔纳度省,正因为南亚海啸死亡人数超过2万人,经济活动受到相当大的冲击。

我建议台湾以「清大自强基金会」为基础,与清奈的印度理工学院合作,提报一个百万美元以上的「科技人才培训与交流计划」,引进印度的科技人才,布局未来的生产基地。此案也得到印度方面的正面回应,可惜听说此案到内阁会议讨论时,被某位大老以「趁人之危」的理由挡下。

唉!我当然知道趁人之危不对,但这与趁人之危「差之千里」。印度对于台湾的科技业羡慕有加,全世界念电子电机,而有适当工作的国家,也仅有台湾、韩国、日本、美国、德国、大陆等少数国家而已。我们趁着危难之际,提供一个双边交流与就业的机会,印度培养了解台湾的人才,这才是长长久久之道,动辄高举人道口号,却不知产业更替需求与民间疾苦的政客,看来是我们真正的问题!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着有《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数码台湾》、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