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member

德国观察(4):从已知到未知

半导体事业是从1970年代初期开始的,如今是蔡司(Zeiss)四大部门中规模最大的。在集团总裁佩澈(Andreas Pecher)亲自安排下,我与广达品质长魏智章到生产半导体EUV设备的工厂会见蔡司技术长史坦乐(Thomas Stammler),在技术长的导览下,看到不可思议的镜片。

能在第一线聆听最顶尖的专家对于全球半导体技术趋势的看法,入宝山、不空回是难以言喻的幸福感。大师一席话,印证许多二手看到的数据数据。我们都知道EUV设备造价昂贵,而其中3分之1的成本是蔡司的光学技术,蔡司也是半导体科技往前迈进的关键。

穿上无尘衣,走进科技业恒温、恒湿的最高殿堂,眼前是个制造物镜系统的大型模具,以及各种自动化生产设备。我不是专家,不敢班门弄斧,只能在制造高精度镜头的设备前留影,证明自己曾经到此一游。

我在参访博物馆时,看到与传统镜头并排的大型微影机,领悟到科技都是渐进式的演化,蔡司只是把传统的镜头镜头做到更大、更精细而已,类似网际网络或量子技术、人工智能这种颠覆性的革命其实并不多见。

所以,我们是从「已知走向未知」

已经有178年历史的蔡司,从1970年代初期参与半导体设备的研发,EUV设备也是超过10年的努力与挫折之后才有的成果。

EUV设备有三大核心技术,除了光源技术之外,就是蔡司的高精度镜头与德国另外一家大厂创浦(TRUMPF)的精密仪器。对我而言,以光学技术持续探底是「已知」。

但今天每个人在探索物理的极限时都抱持着谨慎的态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个错综复杂「未知」世界,更好的AI加速器使得电脑运算的极限难以预测,各种仪器、曝光技术也在AI加持下出现难以预测的可能性。

我问复制EUV设备的可能性有多高,可能的方法又是什麽?史坦乐笑着说:「5年、10年,甚至20年」。

过去是「线性」的竞合关系,未来却是多元交错的产业生态系。领先者不断以自己拥有的技术,结合策略夥伴,可以轻而易举的扩大领先差距。新一代产品是刚刚进厂,造价3.8亿美元的NA EUV,那麽再下一代呢,也许会在2030年前后上市。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观察,弯道超车是「梦」,弯道翻车却可能是「现实」。10年、20年后,我们面对的是结合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新时代。您自认的一大步,也可能只是现实世界里的一小步而已。也许有人做得出来,但在商业运转上也可能难以为继。

我再次体会,软件应用平台与硬件制造业之间的明显差距。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DIGITIMES,着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