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VOGUE杂志的一则NB广告谈起  重拾电子业的光环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6
DevDaysAsia2025
electronicAsia 2025

从VOGUE杂志的一则NB广告谈起  重拾电子业的光环

  • 郑琇文

(第3页 / 共页)

(记者郑琇文?硅谷)时节进入美国感恩节到圣诞节之间的销售高峰期,知名时尚杂志VOGUE上出现一则美国知名电脑品牌高档笔记本电脑(NB)的广告,让人一看就相当惊艳。该款NB诉求时尚女性市场,放在同一页广告里,还有知名品牌女性皮包与丝巾,这个广告诉求是品牌、是时尚,而电子产品不再是电子产品。

曾几何时,电子业产品走向低价商品趋势,让集多少菁英份子脑力而成的电子产品,落入低价产品区,而且是愈便宜愈好。在美国市场销售的各式液晶(LCD)电视,到知名大卖场COSTCO去看,40寸以上液晶电视美金数百元即买得到,一台高品牌画面的蓝光(Blue Ray)DVD播放器价格在100多美元就可以买得到。对美国消费者而言,少去高档餐厅用餐1到2次就可以买得到一个高级电子产品,更不要说是和名牌皮包等时尚产品来放在一起来比较了。

终端产品低价化趋势不说,硅谷电子业的身价也早已不如前,美国经历过此波景气低迷,上市之路受阻,创投界普遍对高科技投资案缩手,硅谷一箩筐等待投资者、待价而沽的初创企业,不少硅谷半导体团队弃守电子业,整个转移至太阳能等绿色企业及生物科技,早已不是新闻。

哈佛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于2003年5月出版的IT没什麽了不起("IT Doesn't Matter")后,还曾引起硅谷卫道人士的一阵恐慌,现在,产业外移已不再是问题,IT是否matter也不重要了,因为能够找到核心价值的厂商,还是可以永续经营,至于找不到价值的厂商,也就下台一鞠躬,被顺势淘汰了。

被贴上了低价商品的标签的电子产品,要如何自抬身价,经历过不景气洗历的硅谷企业,又要如何重拾光环?苹果 (Apple)是少数找到自身核心价值的代表性厂商。

苹果的价值
在于品牌与研发

如果您有机会经过苹果(Apple)位于美国史丹福大学校区附近的购物中心与其他据点的旗监店,一定会对该直营店无时无刻充满人潮的魅力印象深刻,iPhone与iPod持续发烧,Apple经营出自已的品牌效果,而且不断的向上突破。

苹果之价值,除了品牌的价值,还在于它不断投入研发的勇气与决心。在高科技产业不断移出硅谷的此刻,苹果还是少数不断续加码做投资的厂商之一,该公司不只加码在自身的R&D,在购并方面也从不手软,而且它的购并是软硬兼吃,2008年还购并硬件厂商PA Semi,即显示它不只是做品牌、做代理而已,自身的研发团队也不断在强化。

培养出Google等多少亿万网络新贵的硅谷,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不适者大量外移,对一家硅谷高科技企业来说,毛利率落入30%-50%以下即很难生存,芯片大厂Broadcom即使面临多家台系厂商的竞争,毛利率还是坚守在50%左右。

曾有人大胆预测未来全硅谷的半导体厂商将只剩下英特尔(Intel)与博通(Broadcom)等大型厂商、系统(或平台)预料也将只剩下Apple与Google等指标性厂商。苹果的iPhone与iPod预期持续发烧,而最主要是靠Apple Store的应用面(Applications)在支撑。

Google挟庞大的查找引擎威力,加上YouTube多媒体与Android手机平台威力,将继续领导潮流;而事实上,Google近几年来正秘密培训自已的硬件团队,该公司的硬件发展计划一直被视为一级机密,市场曾谣传Google要做服务器等硬件,但却未经证实。

至于其他的硅谷电子业厂商要如何找寻自已的出路?财务上要找寻出路、产品要找寻出路、各方面都要找寻出路,找不到出路,只好出走,寻找另一个出口。

Fabless走向IPless!?

硅谷是孕育微处理器(CPU)大厂英特尔(Intel)的摇蓝,Intel发迹后的数年内,电子产业媒体曾每年追随着英特尔的处理器速度(Ghz)为舞,而现在,电子业发展至今,硅谷不再只追随着Ghz,电子业正走向下一页。

曾创办多家公司、现于Cortina Systems副总裁吴文灿曾提过,硅谷的经验从晶圆代工(Foundry)进入无晶圆工厂fabless,下一步是什麽?有没有可能是进入IPless(无IP厂)?如果您看美国戴尔(Dell)之类厂商,全部都下单到亚洲的代工厂,亚洲代工厂全包的结果,就是连软硬件到R&D,什麽都揽在自已身上,到最后,亚洲高科技厂商大者恒大,美国厂商则走向IPless。

也正为了避免落入IPless局面,硅谷大型IC设计如Broadcom、NVIDIA等大型IC设计厂商必须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才能稳居Fabless前十大宝座,NVIDIACEO黄仁勳前阵子才在硅谷华美半导体协会(CASPA)年会演讲中表示,NVIDIA经历过2009年景气震荡的一年,愈要加强自身的研发实力,研发经费持续加码。

Broadcom也是如此,除了继续加强R&D,值得注意的是,即使Broadcom面临产业外移压力,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自已手上,甚至是经营权,VP以上高端主管几乎清一色是老美。

上述两家硅谷顶尖的IC设计公司不约而同呼吁,愈是不景气,愈要做R&D,而愈是做硬件的厂商,愈要从应用面为出发点,这似乎是硬件厂商面临此波景气变化最重要的应变法则。所有的硬件厂商,在进行产品规划时,都要从应用端来出发,也就是从应用端看向产品面。

台湾资金入注硅谷
硅谷企业回流IPO in Taiwan

而在此同时,硅谷的高科技产业正逐渐产生结构性变化,2009年面临空前不景气,硅谷中生代初创企业急需资金,海外布局脚步未停歇的台湾高科技厂商适时介入,几个硅谷大型投资案的背后金主,实为台湾业者,广达投资了多核心微处理器厂Tilera、与3D感应IC设计厂商Canesta,整个电子产业供应链迅速往亚洲移动,台湾技术实力透过海外购并案也更上层楼。

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为美国华尔街股市IPO管道不畅通,外资来台湾上市的趋势,随着台湾开放外资企业前来台湾登陆与柜案,外商企业Array Networks打响第一炮后,目前据说前来登记的外商已开始排队,台湾是否成为华尔街之外,全球电子产业聚集的重要上市据点,值得关注。

至于其他硅谷企业的出路又在哪?时代已经改变了,从应用面(Application)去想硬件的发展方向、从打品牌去抗产品低价化、做硬件却同步加强「软实力」。而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将是上述所提所有项目之根本,因为即使是当红的知名网站facebook,也急欲在财务上立于不败之地,争取上市或找买主,以免落入社群网站2年一轮的快速淘汰赛里。

企业的自省(Back to yourself)

前些时候笔者到硅谷知名有机绿色超市Whole Foods用餐,看到Whole Foods正提倡「回馈地方」(Back to local)与「回馈自然」(Back to nature),在加州濒临破产、地方经费有限,同时呼应减碳的现在,Whole Foods提倡享用当地食物并回馈地方有机农场的良性循环,而最重要是,此举也同时提醒每个人都要自省(Back to yourself),回到最内在的yourself。

Whole Foods提倡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台湾鼓吹精致农业不谋而合,事实上,现在的硅谷,除了部份维持不坠的电子业领导厂商,绿色能源、生物科技,以及源源不绝新一代的软实力厂商(网际网络业者)正欣欣向荣。

全球电子业重心大举往亚洲移动,对台湾厂商来讲绝对有利,然而电子业的长期发展,还是必须靠核心价值与详密的计划来支撑。硅谷厂商经历过数波产业外移与景气波动,大型厂商蜕变的经验,对也将面临到产业外移与毛利拉锯战的台湾厂商而言,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Broadcom近几年来即使赔钱也要培养自已的手机基带芯片团队,就是为了日后重要的一役(该公司期许2010年手机芯片能大放异彩),以移动产品的核心—手机基带芯片来带动后端所有无线通讯连结的产品,因为,具备坚强研发实力的系统与IC设计公司,才能随时突破重围。

同理,苹果若没有vision与应用端支撑、内部不加强R&D,端靠漂亮的包装,还是无法蜕变成今日的苹果。